叶梦得
夜听莫抚干弹琴流水操 译文:在夜晚听到有人弹奏琴,那声音如同流水潺潺。 注释:莫抚干: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演奏者。 赏析:诗的首句以“夜听”点明时间、地点,为下文作铺垫。 故山不在眼,远想流水声 译文:故乡之山不再在眼前,只能远远地想象流水的声音。 注释:“故山”即故乡,“不在眼”是说它不在视线之内,因为战乱而远去。“远想”则是诗人想象故乡之山的景象,但因为战争的缘故而无法亲眼见到。 赏析
以下是《八月二十日》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渐觉凉风入 - 渐觉:渐渐感到。 - 凉风入:凉爽的风悄悄地进入室内。 - 意境:诗人在夜晚,逐渐感受到凉爽的风从外面吹进来,营造了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 2. 轩窗自亦幽 - 轩窗:窗户和门。 - 自亦:也,同样。 - 幽:寂静、安静。 - 意境:通过“自亦”表达了即使是在室外,也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寂静和安宁。 3. 漫能持麈尾 - 漫能
诗句释义:祈雨未应复请于茅山采石,庶几遂得之。 译文:请求祈雨却未如愿,又去茅山采石祈求,希望这次能够成功。 注释:乞求,向神灵祈祷;茅山,指传说中的神仙修炼之地;采石,指在石头上刻字以祈求神灵降雨。 赏析:诗人在祈雨过程中遇到了反复无常的天气变化,但他并未因此放弃,而是继续尝试各种方法来祈求神灵降雨。 第二句:苗当七八月之间,甘膏不濡何太悭。 译文:苗苗正值七八月间生长茂盛,甘美的露水滋润着它
【注释】 祈雨:向神祈求降雨。 复请于茅山采石:在祈祷时再次请求从茅山采石。 庶几:大概,差不多的意思。 喷薄:形容云气翻涌的样子。 中田:田野中间的土地。 龟兆坼:龟裂的土块。 倏忽:忽然。 尔:你们。 开辟:开拓。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民祈雨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祈雨的情景、过程及其结果,反映了农民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神灵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丰收的渴望。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注释】 小饮示幕府:在幕府中举行一次宴会,向各位将军、幕僚们敬酒。幕府:《后汉书·马援传》载,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光武到新野,马援率军迎接。光武问:“我如失道,卿等谁肯相顾?”援对曰:“臣本非将种,恐不得待制数。愿披鞍下马,得效微力,今得蒙君侯相与期结,所谓生死骨肉也。” 王旅方徂征:王旅,即王者的军队;徂,往,去;征,远征。意思是说王师正在出征。王师,指汉王朝的军队。徂征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老农酣歌望扪腹,旱魃何为敢予毒。 注释: - 老农(指农夫、农民):辛勤耕作的农民。 - 酣歌(指尽情歌唱):指在丰收季节或庆祝节日时唱歌以表达喜悦和感激之情。 - 扪腹(用手摸肚子):表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的心情。 - 旱魃(传说中的旱灾之神):这里可能指的是导致干旱的神祇。 - 予毒(给予灾害):指给自然带来灾害。 译文: 老农在丰收时节欢歌,感恩上天赐福
诗句解释: 1. “今年淮西蹙胡骑” - 这句话描述了今年的淮西地区遭遇到了敌人的侵略,形势严峻。 2. “王师尽扫无馀类” - 表示朝廷的军队已经将入侵的敌人彻底消灭,没有留下任何残余。 3. “武王伐纣报丰年” - 引用了中国历史上的典故,比喻这次战争是为了报复敌人,希望能够带来好的收成和丰收。 4. “今者骄阳岂天意” - 这里的“骄阳”可能指的是天气异常炎热
诗句 松江浪静如镜平,菰蒲长春秋水生。 - 注释:松江的水面平静得如同镜子一般,长满水草的江面上春天来临时水位上涨。 晴沙回雁久未到,坐想白鸥增眼明。 - 注释:晴朗的日子里,大雁却迟迟没有归来,我坐着想象那白鸥飞过,让我的双眼更为明亮。 五年辜负钓船约,故人疑我真逃盟。 - 注释:过去的五年里,我因为种种原因未能遵守与老朋友的约定,这让老朋友开始怀疑我是真的想要逃避他们。
题晁公耄惠崇溪山 荒林蔽宿莽,脱木寒无烟。 不知三间茅,中有几醉眠。 山远尚见雪,江空欲吞天。 归舟定何许,沧波方渺然。 注释: 1. 荒林蔽宿莽:荒废的树林遮蔽着野草。 2. 脱木寒无烟:脱落的树木没有烟火气。 3. 不知三间茅:不知道那三间茅草屋在哪里。 4. 中有几醉眠:里面有多少人喝醉了睡觉。 5. 山远尚见雪:虽然山远但还是可以看到雪。 6. 江空欲吞天:江水空旷得好像要吞没天空。
卞峰摩青空,指卞峰山高耸入云。东望乌氐墩,指向东遥望乌氏(今甘肃天水县)的土墩(古时边塞上的土堡)。岂忘宿舂粮,意思是说不忘当年在家乡辛勤耕作的情景。宿舂粮,即在野外劳作后回家休息,晚上把粮食舂好。终愧一款门,意思是说惭愧自己没有能为朝廷出力。一款门,形容一个人对朝廷忠心耿耿,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重用。 邂逅此相过,倾怀得徐论,人言解牛刀,要使治剧烦。未悟清庙器,朱弦列罍尊,我衰百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