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
注释:桑椹才肥,杏又黄了。甜瓜、沙枣等食物也成了人们的主食。村村都很少有炊烟升起的景象,人们只能吃冷饼来充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新疆农民的艰苦生活。首句“桑椹才肥杏又黄”描绘了桑椹和杏子丰收的情景,象征着农民们辛勤劳作后的收获。二句“甜瓜沙枣亦糇粮”则进一步描绘出农村的生活状况,甜瓜、沙枣等食物成为了主要的粮食来源。三句“村村绝少炊烟起”表达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几乎没有人能够吃到热饭
诗句:准夷当日恣侵渔,骑马人来直造庐。穷户仅开三尺窦,至今依旧小门闾 译文:当年准夷肆意侵渔掠夺,骑马的人直接闯入我的家。贫穷的人家仅能打开三尺宽的窗户,至今依然只有小门小户。 注释:准夷:指当时的准噶尔部。恣侵渔:肆无忌惮地掠夺。骑马人:指侵犯者。庐:房屋。穷户:贫苦人家。三尺窦:三寸宽的窗户。至今:从那时到现在。小门闾:简陋的门楼。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准噶尔部入侵时的场景
```text 回疆竹枝词三十首归化如今九十秋,怜他伦纪未全修。 如何贵到阿奇木,犹有同宗阿葛抽。 注释: 归化:这里指新疆地区,归化即归附、归属的意思;九十秋:指九十年的时间,表示时间之长;伦纪:封建伦理道德;贵到:地位高升;阿奇木:维吾尔族的一种官职;同宗:同一宗族或家族的人;阿葛抽:维吾尔族的称呼; 赏析: 这首诗是林则徐对新疆回部(维吾尔)人民生活的描绘。诗中通过“归化”一词
这首诗描写了回疆(今新疆地区,古时称西域)的风俗和音乐。 回疆竹枝词:用竹枝词的形式来描述回疆的音乐、风俗等。 城角高台广乐张:城角高台上奏响宽广华丽的音乐。城角,指城墙的角楼;高台,指城墙之上的平台;广乐,指盛大的音乐,如宫廷中的宴会或庆典时的演奏;张,展开、演奏之意。 律谐夷则少宫商:音律和谐,符合《夷则》和《商》两个音阶,少宫商,即省略了“中”这个音阶,表示不使用传统的五声音阶。
【注释】: 齐:全。百子塘:地名。 毡毳:用毡和毛织成的衣、帽等。 浆:酒,指汗。 赏析: 《回疆竹枝词三十首》(其一)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组诗作品之一。此诗为组诗的第一首,写新疆喀什噶尔地区的一个村落,夏日里,村民在泉边树荫下乘凉。泉水清冽甘甜,树荫浓密凉爽,村民们尽情享受着夏日的炎热。然而作者却看到他们头上仍戴着毡毛,不由得叹息道:“奈他头上仍毡毳,一任淋漓汗似浆。”意思是说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使导导我滇山麓 2. 珍翠文犀看不足 3. 五芝闻在五华巅 4. 足茧随君蹑幽谷 5. 一芝蹇卧云外峰 6. 四芝采采归筠笼 7. 灵根未许落凡手 8. 合种君门为君有 9. 人问艳说桃李花 10. 君能识拔超烟霞 11. 人间岂少芙蓉怨 12. 君为披寻出尘溷 13. 与君臭味真苔岑 14. 搴芳撷秀同一心 15. 愿芝日共琅玕长 16. 祝芝水作金石音 17.
诗句:金谷都从地窖埋,空囊枵腹不轻开。 注释:金谷,指富裕人家的地下储藏室,用来形容其财富之丰盈。地窖,是指将财物藏匿在地下的仓库。“枵腹”,即形容人饥饿,肚子空空如也。“轻开”是说即使如此贫穷,他们也不轻易打开那些珍贵的宝物。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回疆维吾尔族妇女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生活态度的精神风貌。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维吾尔族妇女坚韧
【注释】爱曼都:维吾尔族聚居地。祈岁事丰:祈求年景丰收。龙沙:指沙漠,这里指戈壁滩。分外红:格外鲜艳。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新疆回民聚居地爱曼都的竹枝词。诗人以“爱曼都”为题,咏叹这里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首句“爱曼都祈岁事丰”,说的是当地回族人民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祈盼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次句“终年不雨却宜风”,说的是尽管不常下雨,但终年风起沙飞的恶劣环境
注释:回族人头顶上的头发被剃掉,四品头衔的头发可以保留下来。奇怪地对人说梳头的事情,燕齐回子替人梳头。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回族风俗的诗,通过对回民剃头和梳头习俗的描述,展现了回族人民独特的生活风情。首句“众回摩顶似缁流”,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回族人剃去头顶头发的形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次句“四品头衔发许留”,则揭示了剃头习俗背后的原因,即为了显示身份尊贵,可以保留头发,不受限制
【注释】 斋:僧舍。见星,即指日出之时。普鲁干:梵语。佛教经文。爱伊谛:佛家语。意译为“无量”。会,通。万人欢:万民皆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