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
【注】哈特:维吾尔语,意为“毛喇”。 回疆竹枝词三十首(其一) 字名哈特势横斜,点画虽成尚可佳。廿九字头都界识,便矜文雅号毛喇。 注释:回疆竹枝词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民歌形式,内容大多反映当地生活习俗、民族特点以及历史变迁等,语言朴实流畅。此诗为其中的一首。“回疆”指新疆地区;“字名哈特势横斜”,即回疆竹枝词的名称。“势横斜”形容其字迹或书写的倾斜度;“点画”指的是笔画和结构
诗句释义: 1. 不慕高轩足俸钱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不追求高位和丰厚报酬的生活态度。"不慕"表明诗人不羡慕世俗的荣华富贵;"高轩"指高位,"足俸钱"意即足够生活费用。 2. 却教羁客饲胎仙 - "却教"表示反而让旅居他乡的人得以供养像仙人一样的鹤;"羁客"意为流离失所的游子;"饲胎仙"形容鹤如同神仙一般,给旅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 3. 衔书爱近乌丝格 - "衔书"意味着鹤嘴里叼着书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名为《驿马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分析: 一、首句 驿站上的马儿:这里指的是驿站里用来传递公文的小马。 二、第二句 小马想跑却因缰绳而止步:形容小马被束缚,无法自由行动。 三、第三句 马匹消瘦,皮毛干枯颜色发灰:形容小马因为长途奔波而变得非常疲惫。 四、第四句 怎能让它奔跑自如呢?:表达了诗人对小马的同情和无奈。 五、第五句
【注释】: 回疆竹枝词三十首:这是一首咏史兼咏物诗,借咏竹来抒发自己对祖国统一和边疆安定的深切愿望。 别谙拔耳教初开:别谙,就是懂得;拔耳,是古西域的一种乐器,形似琵琶。 曾向中华款塞来:款塞,是指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入朝觐见天子。 和卓运终三十世:和卓,是公元1630年,阿帕克·霍集占领导的白山派伊斯兰教民起义领袖;阿合马(1595-1667),是元朝时期大臣。 天朝辟地置轮台
注释:太阳年和太阴年的交替是自古以来的算术斋期,现在已经到了昏庸无道的时代,人们已经忘记了岁月的流逝。兄弟之间的生日谁先到来?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古代算术斋期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诗中以太阳年和太阴年的交替比喻算术斋期,以昏庸的现代社会为背景,通过询问“弟兄生日问谁先”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历史传统的敬仰
诗句 1. 神君管领金天岳,坐对三峰看未足。——神君:指神仙或神灵;管领:主宰;金天岳:指华山的山名,金代表其色彩为黄色;三峰:指华山的主峰莲花峰、东峰朝阳峰以及西峰莲花峰。 - 注释:描述的是站在华山上俯瞰,被美景所吸引,以至于不愿意离去的情感。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站在华山之巅,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不愿离开的情感。 2. 公余喜共客登临,恰我西行来不速。——公余:指闲暇之余
诗句:百家玉子十家温,巴什何能比阿浑。 注释与赏析: - 这句话描述的是当地回族社区的风俗习惯和日常生活。"百家玉子"指的是回族社区中的不同家庭或族群,而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这里的“十家温”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家庭或群体,而“阿浑”在这里可能是一个特定的角色或身份,代表着社区中的特殊地位或责任。 - "巴什何能比阿浑"表达了一种比较和评价的关系
注释:芸锄,芸草,一种杂草,用来耘田。撒种,播种。由天,顺其自然。幸多旷土,幸好有很多荒地。凭人择,任人挑选。歇两年来种一年,两年后重新种植。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耕种过程中的辛勤劳作和对自然规律的顺应。诗人通过对农民耕作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土地的热爱和珍惜。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丰收的期待和信心,体现了农民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坚定信念
《中秋嶰筠尚书招余及关滋圃军门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清代诗人龚自珍。 诗句释义: 坡公渡海夸罗浮,凉天佳月皆中秋。铁桥石柱我未到,黄湾胥口先句留。 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南阳尚书清兴发,约我载酒同扁舟。 日午潮回棹东指,顺流一苇如轻鸥。鼓枻健儿好身手,二十四桨可少休。 转眸已失大小虎,须臾沙角风帆收。是时战舰多貔貅,相随大树驱蚍蜉。 炮声裂山杂鼓角,樯影蘸水扬旌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送华阴姜海珊》。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如君超诣迥出尘” - 注释:如同你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境界超越了尘世。 - 赏析:这句表达了对姜海珊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赞赏,他仿佛已经脱离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 第二句:“上感岳神造民福” - 注释:上天感应到岳神为人民创造福祉。 - 赏析:这里强调了姜海珊对于民众福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