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籀
【注释】 转应曲:词牌名。旅愁:旅途中的思乡情。杜宇:杜鹃鸟,又名子规。不似莺歌燕语:比喻离别的人像杜鹃那样,啼声哀切,叫人断肠。离人梦掩舟中:离人的梦都被掩映在小船的船篷里,不能看见。树红:指杜鹃花。 【赏析】 本篇是一首伤春怀远的词作。作者通过描绘一幅春天的景色,来表达他因离人远去而引起的思乡之情。全篇用典贴切,意境凄清,语言流畅。 上片写景,以“杜宇”点明季节
【注释】 壬午:宋高宗绍兴二年,词人任礼部尚书。 长计:长远之计、长远的打算。 莫:不要。 滋味:这里指喝酒。 一步九回头:形容走得快,回头看了很多次。 更尽:再喝干。晓钟催曙:拂晓的钟声催促天亮。 【赏析】 此作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任礼部尚书期间所作。全词上阕写词人酒后步出城门,留恋不已的情景;下阕写他听晨钟,催促行人早行以赴官。全词语言通俗自然,意境清幽,富有情趣。 “人世有何长计”
注释 枝头鸟鸣声,在诉说着谁? 喜见春风花柳新,却惹风雨又催人。 行人离去不回头。 赏析:这首诗是李清照在壬午(1102年)春天所作,题为“春闷”。全诗共五句,前三句以问、叹的语气,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无限惆怅和无奈之情,最后一句则以议论的语气,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光阴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她对人生无常
【注释】 如梦令 其二:词牌名,又名“如梦令”、“忆江南”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闺情:女子的情思。 赋得春入柳条将半:咏物诗。柳树发新芽,柳枝柔软,春天来时柳条将半。 梁上啁嗻双燕:燕子飞过屋梁发出叫声。 穿过白梨花:形容花的颜色洁白。 如线。:像细丝一样。 如线。:像细丝一样。 空把泪珠偷咽:含着泪水偷偷地吞下去。 【赏析】 这首词写闺中少妇的相思之情。全词采用拟人手法
【注释】 ①枝上雪:柳树枝上的积雪。 ②破寒开:打破冬天的寒冷而盛开。 ③蜂蝶:指花间飞舞采蜜的蜜蜂和蝴蝶,这里泛指春花。 ④沁:渗透,渗入。 ⑤游人:指赏春的人。 ⑥赏析:此诗写春天里,诗人对百花开放的欣喜以及自己孤独的心情。首句写柳树上的积雪,次句写百花盛开,第三句写游人的欢欣,第四句写春风不至,反衬自己孤寂的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内容理解诗句意思,并注意关键词语的提示作用。如“久雨”“珊珊”等词句,要注意其表情达意的功能;“天公事”和“蓝桥涨断梦来迟”等句子,要注意理解其蕴含的哲理思想。赏析时,可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分析其表达的效果。 【答案】 相见欢(其一) 久雨 《相见欢》是宋代词人李煜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写久雨天气的情景。上阕写雨中景色
织女,织女。 天上的银河慢慢升起。河西远远地惆怅牛郎。 天路在今夜良,良夜。 良夜。秋净明河如泻。 指四方的天空。金风渐起,指秋天到了。河西,指黄河以西,是传说中牛郎和织女相会的地方。良夜,好夜晚。秋净明河,指秋天的银河清晰明亮
【注释】: 壬午:即宋高宗绍兴三十八年。 豆蔻(kòukǔ):一种植物,初开时呈白色,以后逐渐变为浅红色。古代女子十五岁为豆蔻年华。 【赏析】: 《如梦令·闺幼》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词中描绘了一个少女的形象。首句写其外貌;第二句以樱桃作喻,写出了少女的娇柔妩媚;第三句写少女笑靥生波,情态可掬;第四句写少女嗔怒之情;尾句点明少女芳龄未到,故有“休恼”之语。全词语言质朴清新,情感真挚自然
【注释】: 秋霁:秋高气爽,天气晴好。清霁:晴朗的天气。 【赏析】: 《如梦令·秋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上阕写雨后初晴的景象,下阕则写雨后天晴时,小橙花飘香、竹梢风动的美景。全词以“如梦”开篇,表达了作者对雨后美景的喜爱之情
【注释】 长相思·西湖(壬午) 《长相思》是唐教坊曲,属“小石调”。此词以写景为主,借西湖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故国故园、亲友的怀念之情。全词以“风”和“月”起兴,通过描写湖上景色,勾画了一幅清丽秀美的西湖图。最后两句,则化用苏轼诗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青蘋:即苹花。 白波:指湖水。 瓠(hù):葫芦,这里比喻小船。 高歌:高声歌唱。 双丸:指月亮。 梭:织布机上的梭子,这里指织布机的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