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浣溪沙 赠妓》。全诗如下: 杏子衫黄竹叶裙,桃花衬脸柳眉青。荷筒频倒绿珠倾。 豆蔻托胎春思软,海棠无力晚风轻。梨花深院掩朱门。 译文: 杏子色的衬衫配以黄色的裙子,桃花衬托着面颊柳枝般的眉毛显得更加青翠。荷花形的杯子频频倾倒着绿色的液体,倾倒出的绿液如同珍珠般倾泻而下。豆蔻年华的女子寄托了春天的柔情似水,而海棠花瓣无力地承受着晚风的吹拂,显得更加柔弱。在深院中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凤衔杯”、“锦缠道”等。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上片三平韵、两叠韵;下片两平韵、两叠韵。此词上下片各分上下两阕。 仲:指春季。 花朝:农历二月初二为花朝。 壬午:唐武宗李炎年号(841-846),即唐宣宗大中四年。 【赏析】 这首词写闺中女子的思远之情。上阕忆旧,下阕怀远,由眼前景物联想到远方游子,情意深长。起拍两句回忆去年春日移种小杏树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作答。首先读懂诗词的意思,然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再结合注释进行赏析。“樵青为甚忙兰桂”一句的意思是:山中砍柴的樵夫为什么那么忙碌呢?“兰桂”指山林、幽静的环境。“嘈嘈竹里铛初沸”,意思是:竹篱笆里传来了水开的声音。 “启户接山僧。山僧簏叶青”,意思是:推开门迎候的是山里的僧人,他提着竹篮来采茶叶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之作。上片写竹,下片写人,全词围绕“雨中”这个中心来写。 “初篁一夜潇潇雨”,写竹在一夜潇潇的细雨中,经受了风雨的袭击,依然傲然挺立。“芳枝被压揉难起”,写竹子在风雨中受到摧残,但仍不屈不挠。“恁处借晴坡,潇湘泪点多。”这两句是写自己对故居的感情,也是对竹的感情。“梦回千里路”句,写自己的思归心切。 结拍二句“山外似家山,山人还未还”点明全词主旨:诗人思念故居
【注释】: 壬午:指淳熙十四年(1187)。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此为小令。晚饮口号:晚上饮酒时所吟的诗句。壬午:宋孝宗隆兴元年。归鸦:归巢的乌鸦。作阵:成群结队。村里杏花休借问:村边的杏花不要向人打听它开没开花。西斋:书房。不速来:不请自来。崦嵫:山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传说日落至此而不见,后用“崦嵫”表示暮年。空:尽。好把灯张:好好地点起灯火。莫遣愁人知夜长:不要让忧愁的人知道夜很长。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又名“木兰花慢”。 为郑姬赋杨花:(郑姬)指一位姓郑的美丽女子。 壬午: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赏析】 《减字木兰花·为郑姬赋杨花》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写杨花之飘零、随风而逝,下阕借杨花喻人,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命运、世事变迁的感慨。 上片写杨花之飘零,随风而逝。起首两句,以风与雨作比,将杨花拟人化,写其无根随风、无处不落的特点。“着”,附着
注释: 青皇不耐:指春天的青皇(春天的使者)受不了寒气。 乱发湘坡香作蒂:形容早春时节,草木丛生,百花争艳的景象。 摇曳江流:形容江水波光粼粼,生机勃勃。 绿遍烟浮十二洲:形容大地一片绿色,如同烟雾般弥漫。 静琴三叠:形容琴声悠扬动听,仿佛能穿越时空。 一望空山随处雪:形容山峰苍茫,白雪皑皑,如同仙境一般。 笑向东风:形容春风和煦,让人心情愉悦。 不共吴宫二月红:表示早春的花朵不与二月的花相媲美
【注释】 一山秋色一秋风:一山是“一川”,指山中,秋天的景色。 涛起听寒松:江涛声中听着松树在秋风中的声音。涛,江水声;寒松,指松树。 霜余满林金碧:霜后树林里的树叶都变成了金黄色。霜余,指树叶经过霜打过。 垂暮更携筇:傍晚时分,我拄着竹杖行走。筇,一种可以当拐杖用的手杖。 来日事,且从容:明天的事情,暂且不要着急。 莫匆匆:不要匆忙。 贫囊尽办,野簌村酟:我的穷困口袋已经用光了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属小令。 衫著轻罗鹅子黄:穿着鹅黄色的春衫。 长堤绿树隐红妆:在长堤上,绿树掩映下,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新娘的倩影。 堆成锦绣月苍茫:如同织锦般的云霞,铺满整个天空,使月光显得黯淡无光。 绉同裙瓣绿,嫩荑鲜斗指尖长:皱褶像裙子的花瓣一样绿润,嫩芽像手指一样细长。 一春暄艳一春忙:春天充满了艳丽的景象,也充满了忙碌的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游景色和人物的词句
减字木兰花 泊刘家河,秋月方望,东涯西渚,云霞烂然,赋以纪胜(壬午) 山云似水。荇藻交横千万里。 海水如云。中有灵珠一点明。 水光无极。无数鸥鸿随处没。 云势奔流。似欲乘槎到十洲。 注释:山中的云雾好像流动的水一样,荇藻在水中交错纵横,形成了千万里的景色。海水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其中有一个明亮的“灵珠”。水面无边无际,无数的鸥鸟和大雁随着水波四处飘散。云势如同奔流的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