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河中八咏 其二 夷齐墓》,全诗如下: 让伐理难全,求仁岂怨天。 乾坤吾道独,宇宙此山传。 不肯食周粟,犹应饮舜泉。 冥鸿饥欲死,落日唳昏烟。 注释: 1. 让伐理难全,求仁岂怨天:指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都是出于公心,没有怨天尤人之意。这里的“让伐”是指尧、舜的禅让之举,“理难全”则是说这种做法虽然有其道理,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很难完全实施
【赏析】 黄河城上逍遥楼。何人能作逍遥游?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由“何人能作逍遥游”可见诗人的孤高与愤世之情。 断霞落日今犹古,明月清风春复秋。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由“断霞落日今犹古”可见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千里兵尘常漠漠,五年心事漫悠悠。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由“千里兵尘常漠漠”可见诗人对战争的痛恨。 中条太华不忍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句,理解其意思及表达的情感;然后把握其手法特点以及艺术效果。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等。“岁久尘昏蛛网丝”,意思是:岁月流转,尘埃蒙上了画像上蜘蛛的网丝,形容时间久远,画上的佛像已模糊不清。“真物从来有真赏,息轩为作证明师”,意思是:真实之物自有真实的欣赏,我在这里歇脚并作见证人。 【答案】 示例
【注释】 ①鸠林师:即鸠摩罗什,佛教高僧。 ②法喜:指佛家所说的欢喜心。 ③谈道:谈论佛法。有原委:言有所依,有条理。 ④百川会归墟:百川归海,比喻众流归一。墟,墟落,指荒废的城郭。此处喻指世俗。 ⑤挽:挽留。 ⑥野性:指自然本性,不拘泥于世俗礼法。 ⑦橡栗:橡树果实,可食。 ⑧干柴:干燥的树木,多用火烧。 ⑨尚怜:仍然怜爱、怀念。陶:陶渊明。陆:陆机。 ⑩莲社:指晋末僧人慧远所创的佛教社团
汾阴祠后土 汾阴,即河东郡治所在地。后土,指地祇,即地神。后土祠,即祭祀地神的庙宇。 释义:汾阴,指河东郡治所在地。后土,指地祇,即地神。后土祠,即祭祀地神的庙宇。 赏析:此诗首句直接点出地点在汾阴,然后引出祭祀的对象后土(地祇)和祭祀场所后土祠,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写后土祠神灵的威力巨大,能倒卷天河清洗兵马,象征着神灵的威严和力量。第三句描绘了神灵重新恢复日月照亮乾坤的景象
这首诗通过描绘巨然泉岩老柏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之情。 诗句解析: 1. 雪嵓森危有老柏,几度寒泉漱秋月。 注释:雪白的山峰险峻挺拔,如同古老的柏树。多少次寒泉在秋天的月光下洗涤着这棵老柏。 赏析:这里用“雪嵓”形容山峰的高耸入云,而“森危”则形容老柏的苍劲挺拔。诗人以“寒泉漱秋月”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
【译文】 昨天游览了东城的美景,今天又去了城南的小街。 偶然遇到一位性情纯朴的朋友,我们握手言笑很是惬意。 谈笑之间,不觉天色已晚。 骑马穿过市桥,仰头看见树林中的空隙。 回家后关上门躺下休息,还遗憾自己总是被外物役使而不得自由。 讨论佛教和玄学的问题,赞赏僧肇的学说和陆绩的贡献。 一定要追求高深绝学的学问,修养本性究竟有什么益处呢? 【注释】 1. 潘清客:即潘安。 2. “昨日游东城
注释: 河中八咏 其一 舜井 一水独泠然,浮云几变迁。 心知思舜处,时见井中天。 译文: 一泓清泉独自流淌,变幻莫测的浮云在天空飘荡。 我知道思念舜帝的地方,时常看到井水中映着天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河中时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诗中以“一水”开篇,引出了主题;接着用“浮云”作为比喻,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最后通过“井中天”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舜帝的思念之情
【注释】 1. 试院:指考场,也指读书的地方。 2. 坐念:坐待。 3. 骀荡:春风和畅貌。 4. 开钥:打开锁钥,谓开启园林门禁。 5. 兼简张文学仲山:是说这首诗是同时写给张文学仲山的。 6. 政尔东君解留客:是说春天到了,东风(指春天的风)懂得了主人的意愿,留住客人。 7. 蜡梅无韵空有香:是说蜡梅花虽然无诗韵但香味浓郁。 8. 红梅亦复清而庄:是说红梅虽美,但清高而庄重。 9.
和渊明归田园居送潘清客六首 身行半天下,何处无名山。 苏门天下胜,筑室不待年。 曩时孙公和,今代潘子渊。 无家安四壁,治生惟寸田。 去国行万里,往寄三茅闲。 山川半豺虎,一水不得前。 寄谢李龙眠,为我写风烟。 曲肱画图里,卧游西山颠。 尚恨画中隐,不得招闲闲。 有愿何必遂,古人岂尽然。 注释: 1. 身行半天下:身体行走在半个天下。形容四处奔波,足迹遍布。 2. 何处无名山:哪里没有风景名胜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