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鸠林师,法喜以为娱。
谈道有原委,百川会归墟。
城市挽莫留,野性山林居。
年荒拾橡栗,湿柴烧橛株。
尚怜陶与陆,问讯今何如。
当时莲社人,寥落今几馀。
脩静复西去,而独逃空虚。
蓝舆会相访,容我醉时无。

【注释】

①鸠林师:即鸠摩罗什,佛教高僧。

②法喜:指佛家所说的欢喜心。

③谈道:谈论佛法。有原委:言有所依,有条理。

④百川会归墟:百川归海,比喻众流归一。墟,墟落,指荒废的城郭。此处喻指世俗。

⑤挽:挽留。

⑥野性:指自然本性,不拘泥于世俗礼法。

⑦橡栗:橡树果实,可食。

⑧干柴:干燥的树木,多用火烧。

⑨尚怜:仍然怜爱、怀念。陶:陶渊明。陆:陆机。

⑩莲社:指晋末僧人慧远所创的佛教社团,以慧远为领袖,聚集名士,讨论经义,讲习佛学。后泛指文人集会之所。寥落:寂寞冷落。

⑪脩静:亦作“修静”,即修道静心。西去:离开。此处指离开世俗纷扰。

⑫蓝舆:古代官吏乘坐的车驾,这里借指朝廷。相访:互相访问。容我醉时无:意思是说,在酒醉的时候,让我忘却一切吧。

【赏析】

《和渊明归田园居送潘清客六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组诗作品,共六章,每章五句,每章四韵,各章之间平仄押调略有差异。此诗为第四首。全诗写送别之意,而意蕴深远。

首联写送别的情景,“堂堂”二字,既形容其人高大魁梧,又形容其人志向远大。“法喜以为娱”,意思是说佛法之喜悦能够使人感到快乐满足,这是从佛法的角度来理解“法喜”。

颔联写与友人离别之后,回归自然的情怀。“百川会归墟”,出自《尚书·禹贡》:“导山濬川,定其宅。”这里的“百川”,比喻众多的学者。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众多的学者都回归到自然之中。

颈联写回归之后的隐居生活。“城市挽莫留”中的“莫留”是指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野性山林居”中的“山林”是指自然山水的环境。这两句的意思是远离了喧闹的城市生活,居住在自然山水的环境中。

尾联写对于昔日同道的怀念之情。“尚怜陶与陆,问讯今何如”,意思是说还怀念陶渊明和陆机这两位前贤,现在的情况如何呢?这里的“尚怜”表示依然怀念,“问讯”则是指询问、打听的意思。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和诗人追求自由、远离世俗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