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行半天下,何处无名山。
苏门天下胜,筑室不待年。
曩时孙公和,今代潘子渊。
无家安四壁,治生惟寸田。
去国行万里,往寄三茅闲。
山川半豺虎,一水不得前。
寄谢李龙眠,为我写风烟。
曲肱画图里,卧游西山颠。
尚恨画中隐,不得招闲闲。
有愿何必遂,古人岂尽然。
和渊明归田园居送潘清客六首
身行半天下,何处无名山。
苏门天下胜,筑室不待年。
曩时孙公和,今代潘子渊。
无家安四壁,治生惟寸田。
去国行万里,往寄三茅闲。
山川半豺虎,一水不得前。
寄谢李龙眠,为我写风烟。
曲肱画图里,卧游西山颠。
尚恨画中隐,不得招闲闲。
有愿何必遂,古人岂尽然。
注释:
- 身行半天下:身体行走在半个天下。形容四处奔波,足迹遍布。
- 何处无名山:哪里没有风景名胜的山?表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 苏门天下胜,筑室不待年:苏门是古代著名的文人雅集之地,这里比喻潘清客(潘德舆)所在的地域或时代非常美好,值得他长久居住。筑室不待年,意味着他在这个地方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无需等待太久。
- 曩时孙公和,今代潘子渊:曩时指的是过去,孙公和可能是历史上某位与苏轼齐名的人物,潘子渊则是潘德舆的别号。这句诗通过对比两位文人,表达了对他们才华的赞赏和尊敬。
- 无家安四壁,治生惟寸田:没有自己的家园,只能依靠有限的土地来维持生计。这里的“治生”指的是谋生的方式或手段。
- 去国行万里,往寄三茅闲:离开国家,前往远方。三茅闲可能是指某个地名或地标,代表着诗人对于远离尘世喧嚣、寻求心灵宁静的向往。
- 山川半豺虎,一水不得前:山峦和河流中有许多豺狼虎豹,使得前行的道路变得险峻。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所面临的自然环境中的艰难险阻。
- 寄谢李龙眠,为我写风烟:寄信给李龙眠(李流芳),请他绘制山水画,将我心中的风景展现出来。这里的“为我写风烟”指的是希望李流芳能够用笔墨勾勒出自己心中的美好景色。
- 曲肱画图里,卧游西山颠:在曲起的胳膊上画上图画,仿佛自己在西山之巅畅游一般。这里的“卧游”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意指诗人在想象中游览名山大川,体验着大自然的魅力。
- 尚恨画中隐,不得招闲闲:仍然遗憾于画中难以完全呈现的景色之美,无法亲自去欣赏那片山水之间的悠闲生活。这里的“闲闲”是指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
- 有愿何必遂,古人岂尽然:如果有愿望但不一定都能实现,那么古人也未必都能做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认为人们追求理想时难免会遇到挫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潘德舆所写的送别诗,通过描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描述,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无名山”、“苏门”、“三茅”、“风烟”、“曲肱”等,通过这些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生活的深刻体悟。整首诗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