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
折扊扅,扼伏雌,是妾与君相别时。 凤为炰,桂为炊,君方宴乐妾正悲。 百里奚,知不知? 译文: 折下门闩,抓住伏雌,是我与你分别时的情景。用凤凰来烹饪食物,用桂花来做燃料,你在享受盛宴我却心中悲伤。 百里奚,你是否知道? 赏析: 《扊扅歌》是一首古代的琴曲名,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夫妻分离和重逢的故事。这首古诗通过描绘主人公与丈夫分别时的场景,表达了她内心的痛苦和不舍。在诗中,“折扊扅
【注释】 1. 垂杨:指杨柳。 2. 靡靡(mǐ):柔顺的样子。 3. 飘花:指柳絮。 4. 少妇:这里指闺中女子。 5. 游子:离家在外的游子。 6. 愁多:忧愁太多。 7. 肌肉消:消瘦。 8. 临流水:站在小溪边。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的诗。诗中描写了垂杨、柳絮、游子和少妇的形象,抒发了他们之间的相思之情。 “门前有垂杨”是说诗人家门口有一排垂柳。杨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制騣披巾》,全诗如下: 苦暑欲露顶,不谨见客恧。 轻巾思缉騣,求工适良俶。 沈虑揆之久,载难逊未熟。 岂以庶帽儗,角屋系有幅。 重谓高士饬,方作手三沐。 引缕针肖梭,转指往来续。 一转一成缔,玲珑万目属。 匀匀布烟华,眇眇绚雾縠。 工云费心思,微酒不能赎。 积功月尚半,使我百鸱覆。 著之若无巾,了了顶颅秃。 尘漏风飔入,凉得敬亦足。 珍收戒童奴,常畏爪沈触。 未效郭漫垫
诗句释义 1 书床屏:指的是一种古代书籍阅读时所用的屏风。这种屏风通常由木头制成,上面雕刻有图案或文字,以便于阅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更好地专注和保护视力。 2. 譬算一百年,三万六千日:这里用“譬算”来比喻计算时间,即通过计算一年(100年)来代表一百天,而一天则被细分为三十六个时辰,每个时辰大约是四个小时。这里的“三百六旬”实际上指的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间跨度,用以说明时间的漫长和流逝的迅速。
【解析】 此诗首联是写“贫家纺妇夜妨纱”的情景。颔联“无油点火暗摇车”,描写“富家烧蜡满堂”的场面,对比鲜明。颈联通过写“纺多手熟不劳力”与“车摇摇兮夜迢迢”两幅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勤劳朴实品质的赞美之情。尾联“来图织布且换米”“早粥在锅浑舍喜”,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苦,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 【答案】 译文: 贫家的纺妇夜里纺纱
【注释】 石池:池塘,水池。畜鱼不得藏:指池中鱼儿自由自在的游动。巨细百尾凑:大大小小的鱼都聚集在池中。在水若空游:鱼儿在水中好像在自由地游动。一一见肥瘦:每一条鱼都可以看到它的形态和体态。又若在镜中:又好像在镜子里。鳞鬣无差谬:鱼鳍没有差错。旅往还旅来,人饵口即就:人来喂食鱼儿,鱼儿就会立即吞食。洋洋得其所:鱼儿得到了适宜的生存空间。何如浴沂(yī)秀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气血驾少年,作事躁鲜谋。 译文: 年轻的精力旺盛如同骏马,行事急躁而缺乏深思熟虑。 注释: "气血"比喻年轻的力量与活力,"驾驭"表示掌控或利用;"作事"指行动或做事,"躁鲜谋"则描绘其急躁和缺乏策略。 2. 任情每败度,惘惘无省修。 译文: 随心所欲常常导致失去平衡或方向,迷茫中无法自我反省与修正。 注释: "任情"指的是放纵自己的感情
【注释】 枕曲:乐府《杂曲歌辞》篇名。 青鬓:黑色鬓发。 膏:指脂胭,一种化妆品。 “膏掠”二句:形容女子梳妆打扮的情态。 “西家”二句:指男子年老而妻子年轻,因而要等丈夫头发变白才能成婚。 【赏析】 这首汉乐府《长歌行》是一首反映青年女子爱美、追求爱情生活的歌谣。诗中描写了少女爱打扮的情景,表现她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枕曲”即《乐府解题》所谓《艳歌罗敷行》。此诗写一个年轻貌美的妇女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繁华景象下的人情冷暖和人生百态。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1. 长安桃李花:长安,古称西京,是当时的政治中心。桃花与李花竞相开放,象征着繁荣与美丽。 2. 下有万人行:下方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行走,形容人流如潮。 3. 人人各有役: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任务和责任,不能随心所欲地行动。 4. 一人牵一情:每个人的情感或愿望都与他人联系在一起,无法独立自主。 5. 孜孜彼因利
【诗词正文】: 雕牙杖头歌,象齿截玉三寸强。 刻划老彭精不爽,垂手偻背颅顶光。 笑颜半破唇吻张,坠胸有乳长两囊。 握之久矣溜而黄,杖头兀置𩕟竿戏,较彼井观殊失常。 蒋生赠我意则良,假其久视祝寿昌。 一步一举无敢忘,与铿相生八百霜,登山临水吾何妨。 【注释】: - 雕牙杖头歌:用象牙做的棍子作为杖头,用来唱歌。 - 象齿截玉三寸强:象牙的牙齿,截取了三寸长。 - 刻划老彭精不爽:雕刻得非常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