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
诗句释义 1 “鼍鼓击,龙笛吹”: 鼍鼓和龙笛是古代乐器,这里描述的是音乐声。 2. “阿婆接宝新人来”: “阿婆”指新娘的母亲,“接宝新人”指的是迎接新进门的新娘。 3. “新人来,旧人去”: 新人和新人的离去,表达了时间的更迭和新旧交替的主题。 4. “迎新送旧门前路”: 描述了在家门口迎接和送别新人的情景,强调了这一过程的普遍性和日常性。 5. “新人绣罗郁金香”: 新人穿着华丽的服饰
惯得轻柔绮陌中,几枝斜映驿亭红。微烟啅雀金犹懒,细雨藏鸦绿未浓。 注释:在轻柔的柳丝路上习惯了,有几枝斜照在驿站旁显得格外鲜艳。微烟飘过鸟儿懒洋洋地飞着,细雨中隐藏的乌鸦还没有变深绿色。 攀傍岸,折随风,管人离别思无穷。开花更是无聊赖,一片西飞一片东。 注释:攀着岸边,折断枝条随风飞舞,不管人们因离别而思念不已。即使开花也无法摆脱这种无聊和无奈,只能一片一片向西飞去,一片又一片向东飘散
薄命妾 妇人原附人,以貌结君子。 愿言百年内,相生复相死。 宛宛梁间燕,双双同一垒。 一朝顾新欢,分飞别离此。 新欢如新花,比妾真可怜。 君本不弃妾,自无长少年。 注释 1. 妇人原附人:妇女天生依附于他人,她们的生命和幸福完全依赖于他人,尤其是那些有地位和权力的人。这里强调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从属地位。 2. 以貌结君子:用美丽的容颜吸引和讨好君子(男性贵族或有权有势的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平乐灯宵闹如沸,灯火烘春笑声内。(注释:元宵夜晚,灯火辉煌,如同沸腾的水一样热闹,笑声充满了整个房间。) 译文: 元宵之夜,灯火璀璨,欢声笑语充斥着整个空间。 盒奁来往斗芳邻,手帕绸缪通姊妹。(注释:盒子里的鲜花被人们来回传递,用来装饰邻居,手帕相互交错编织,象征着姐妹之间的亲密关系。) 译文: 盒子里的鲜花受到人们的青睐
弃妇辞 弃妇下堂去,六亲尽彷徨。 - 弃妇(被丈夫抛弃的妻子)下堂,表示从家中出来。彷徨:徘徊不定,无所适从。 弃妇无所弃,弃之家不祥。 - 被抛弃后,她并没有选择离开这个家。 - 在古代社会,被家庭抛弃的人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忆初来嫁时,惟家以为庆。 - 回忆起当初嫁给这个家时,家人对她的到来感到高兴和欢迎。 搰搰理乱丝,为君事流黄。 - 用双手整理混乱的头发,为你的事务处理流黄。 札札把长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注意通晓诗意,理解诗句的意思及表达的手法。解答此题时,需结合着具体的语境来分析。 “北邙山下哭声苦,洛阳城中沸歌舞。”首句写北邙山脚下一片凄凉景象,哭声不断,而洛阳城却繁华依旧,人们纵情歌唱。“昨日歌舞城中人,今日凄凉山下土。”第二句写昔日歌舞升平,而今却是一片荒凉。 “山下土,无今古。”“无”字写出了北邙山脚下的荒凉,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悲愤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妾颜美如花,正可事和亲。 - 这句话表达了王明妃的美丽,她的美丽足以使她成为和亲的合适人选。这里的“和亲”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外交政策,皇帝将公主或宫女嫁给敌国的国王,以缓和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2. 宫中胜花者,留为君侧人。 - 这句诗描绘了宫中众多美人中,王明妃因其出众的美丽而被选中,留在君王的身边。这里的“君侧人”指的是陪伴在君王身边的宫女或嫔妃。 3. 君王欲偃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形象,分析艺术手法。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元素,如诗中重要意象等,然后依据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判断。 “览镜辞”是一首咏物诗。从诗的标题可知,此诗以镜子为吟咏对象,通过诗人与“镜”的对话来抒写情怀。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镜之形、镜之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和手法的分析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然后仔细阅读题目下注释中的译文以及赏析,找到答题区间,最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此诗是一首情歌。第一联写花的盛开;第二联写花儿的凋谢,比喻爱情的易逝;第三联写自己愿为爱情而死;尾联以“妾”自喻,抒发了对真挚爱情的执着向往。 【答案】 ①花开:花开艳丽。②吹落:风把花儿吹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其内容为: ``` 思远 露下芳草歇,寒气薄重帏。 幽处心独惊,行念君子衣。 君子别既久,嗣音亦已稀。 愁来不成织,空对流黄机。 挥泪如泉水,明烛无光辉。 ``` 译文: 露水沾湿了草地上的芳草,天气寒冷使得厚重的帷帐也显得有些单薄。 在寂静的深处我独自感到惊恐不安,心中想念着你的衣衫。 君子已经离别很长时间了,你的消息也变得稀少起来。 悲伤袭来时无法编织布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