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枝上花,嫣然发春红。
吹落忽在地,利害同一风。
妾初托君爱,谓妾如花容。
容在爱先弛,不能保其终。
妾愿化为金,亦愿化为石。
坚久保君心,贞固保君德。
百年在恩爱,莫以妾颜色。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和手法的分析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然后仔细阅读题目下注释中的译文以及赏析,找到答题区间,最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此诗是一首情歌。第一联写花的盛开;第二联写花儿的凋谢,比喻爱情的易逝;第三联写自己愿为爱情而死;尾联以“妾”自喻,抒发了对真挚爱情的执着向往。

【答案】

①花开:花开艳丽。②吹落:风把花儿吹落。③利害:得失,指爱情的得失。④同:一样。⑤托:寄予。⑥危:险,这里指爱情的不稳固。⑦贞:坚贞,指坚贞的爱情。⑧终:结局。⑨化:变化,这里指变心。⑩金:金属性,这里指金子般珍贵的爱情。⑪石:石头,坚贞不移。⑫保:保持,这里指保持爱情的纯洁和美好。⑬色:颜色。⑭百年:一辈子。⑮恩爱:指相爱的人。⑯贞固:贞洁坚毅,这里指坚贞的爱情。⑰德:品德,这里指美好的德行。⑱莫:不要。

译文:

风吹枝上花,开得鲜艳又娇媚,就像美人的笑脸。但花儿一旦被风吹落了,就再也无法回到枝头。这就像爱情的得失一样,不能永远保持其原样。当初我把你当作最心爱的人,以为你就是我这美丽容颜的主人。然而你却很快地抛弃了我,抛弃了爱情。如今我宁愿化为金子,也不愿变成石头。我要用坚贞的爱情来保护你的德行,让你永远记住我的美德。即使我们的爱情只能延续一辈子,也不要嫌弃我那曾经美丽的容颜。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爱情的抒情诗。诗人在《诗经》中多写男女之间的爱情。《国风·邶风》中有一首《燕燕》,描写了一位女子对丈夫深深的思恋之情,与这首诗的内容非常相似。诗中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鸟在飞翔时,羽毛参差不齐,有高有低。这鸟儿的翅膀,一会儿往东飞,一会儿往西飞,不知要停在哪里才好。它飞呀飞呀,不知道到底飞到哪里去了?它的心,也像燕子一样,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没有个准地方儿。她多么希望能跟丈夫在一起啊!“胡不归?”怎么不回去呢?“子无良媒。”为什么没有合适的媒人?“畏子不惠。”是因为你不善良吗?“言念之。”想到这些心里很难过。“出宿于泲。”只好到野外去住宿。“于彼新婚。”“于彼新昏。”“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为什么这样呢?因为那些树上结满了桑葚,吃起来太甜了,容易使人迷失道路或陷入危险之中!这首诗表达了这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和她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比兴,借物抒怀,托物寄情。诗的前半部分写花儿的盛开,象征爱情的美好,如鲜花般灿烂;后半部写花儿的凋谢,比喻爱情的易逝,如春花般短暂。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易逝的恐惧和担忧。这首诗还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吹落忽在地”“吹落”既可以理解为风吹落了花朵,也可以理解为爱情突然消失。这种巧妙的语言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质朴自然,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整首诗都围绕着爱情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花儿盛开、凋谢、飘落等景象的描述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意境和韵味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