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儒
诗句原文: 集灵篇 · 一七 才人之行多放,当以正敛之;正人之行多板,当以趣通之。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翻译: 译文: 才华横溢的人常常过于放纵,应当用正直来收敛他们。品行端正的人往往表现得过于严肃,应当用趣味来沟通他们。 注释: 1. 才人:才华横溢的人,通常指具有非凡才能和独特见解的人。 2. 行:行为举止,行动方式,此处指人的品行。 3. 放:放纵,不拘小节,此处指过于随意,不加约束。 4.
独坐禅房,潇然无事,烹茶一壶,烧香一柱,看大摩面壁图。 独自坐在禅房之中,没有世俗的烦恼和忙碌,煮了一壶茶,点燃了一根香,观赏着墙上挂着的大摩面壁图。 垂廉少顷,不觉心静神清,气柔息定蒙蒙然如混沌境界,意者揖达摩与之乘槎而见麻姑也。 稍作休息后,不知不觉中心灵变得宁静,精神变得平和,感觉像是在混沌的境界中,也许能见到达摩和尚乘筏而去,与麻姑相见的情景。 注释: - 独坐禅房:独自坐在禅房中。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 听闻他人善良,心生怀疑;听闻他人不善良,深信无疑。 此满腔杀机也。 这是充满杀机的言辞。 注释: - 闻人善,则疑之(闻:听说,听到。善:善良) - 听闻他人善良,心生怀疑:当听到某人说他们善良时,内心会开始感到怀疑。 - 闻人恶,则信之(恶:邪恶) - 听闻他人不善良,深信无疑:当听到某人说他们邪恶时,内心会深信不疑。 - 杀机:指潜在的危险或敌意。 -
【注】“集灵篇”:即《集灵台》,乐府诗,唐玄宗作。 声色娱情,何若净几明窗,一生息顷。利荣驰念,和若名山胜景,一登临时。 释义:享受声色的乐趣,不如清净书桌,打开窗户,放松身心,享受片刻的宁静。名利如浮云般迅速消逝,何不与自然和谐相处?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text 集灵篇 · 十 急则佩韦,缓则佩弦。 谱情之法,水则从舟,陆则从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急则佩韦,缓则佩弦”和“水则从舟,陆则从车”这两种生活情境的比喻,传达了一种顺应自然、灵活应变的生活哲学。在面对不同情境时,人们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正如“急则佩韦,缓则佩弦”所表达的那样,面对紧迫的情况要迅速做出反应,而不必过于紧张;而在其他情况下,则应保持冷静,如“缓则佩弦”
【注释】 破除烦恼:解除心中烦恼。 二更山寺:夜深时在寺庙中敲木鱼以助人入睡。 见澈灵性:“见”字意为“看到”,“澈”字意为“透彻”,即看透,看清。 一点云堂优钵影:指看到优钵昙花的影像。优钵昙,即昙花,亦名佛指甲、金灯花、倒立莲、千叶莲等。 【赏析】 《集灵篇》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共八十六句,每句四字,共三百二十八个字。这首诗写佛门清寂的生活和修行者超脱尘世的心境。 开头四句“破除烦恼
解析与翻译: 1. “人生莫如闲”: - 注释:在人生的追求中,没有比悠闲更理想的状态。 - 译文:Life is best when at ease, leisurely. 2. “太闲反生恶业”: - 注释:过度的闲暇容易导致消极行为或不道德的积累。 - 译文:Excessive leisure can lea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negative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世俗生活中,通过修炼内心和修养品德,以超凡的洞察力和智慧来摆脱世故和俗情。 诗句: - 胸中有灵丹一粒,方能点化俗情,摆脱世故。 - 心若无尘即是仙。 译文: - 心中怀揣着那一粒神奇的灵丹,才能点化世间的俗情,从而摆脱世俗的束缚。 - 如果心中没有尘世的杂念,那么心灵就像仙人一样纯净无垢。 注释: - 灵丹:比喻一种神奇的、能够让人脱俗超凡的东西。 - 俗情
注释: 完成心中本有的,才能说放下了心;掌握世间的常规道理,才能谈得上超脱。 赏析: 这首诗是佛教禅宗诗的一种,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心性本净、佛性本有,强调通过修炼达到内心的清净和超越的境界。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这首诗强调了心性的重要性。心性,是指人的心灵本性,是人的内在本质。在佛教中,心性被视为人的灵魂所在,是人的精神支柱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与鉴赏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要求对诗句进行赏析,首先要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再分析其作用。此题中,“好香用以熏德”,“好纸用以垂世”等句都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突出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好茶用以涤烦”一句,用典含蓄,以茶代酒,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之情。“好酒用以消忧”一句,也用典而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