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
飘然江汉濆。注释:塌翼下有云朵,飘飘然如在江汉之边。苍蝇休聚谤,白鸟已为群。注释:苍蝇停止诽谤,白鸟已经结成群体。银鲫晨烹美,松醪夜酌醺。注释:清晨烹煮银鱼美味,夜晚饮用松酒陶醉。生平同得失,此日又逢君。注释:一生经历荣辱得失,今日又能与你相逢。赏析: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重点是哪些诗句;然后仔细阅读这些句子,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把握诗句的意思;最后根据理解的诗句内容进行赏析即可。 【答案】 译文:傍晚时分离开润州东门,来到京口古雄处,当年也曾在这里经过。欣赏过石兽的美丽,感受过人事的沉浮,看江波随江水东流。路已走到尽头,天色渐渐昏暗,山也越来越多。城楼高高地耸在天空中
译文: 暑热的天气使人厌倦了幽静的斋房,纵横交错的书堆积如山。 风多应是新麦丰收的季节,雨密不会使黄梅时节变凉。 乳燕并肩低语,红葵背向太阳开放。 吟诗之后,晴月当空,清凉的思绪飘入酒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夏天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夏日的炎热、生机、美丽、忧愁等情感融入到诗歌中,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暑景”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夏日的厌恶和无奈
【诗句解读】 1. 区区黠虏敢狂呼
诗句逐句释义 1. “有客论时事,相看各惨然。”:这两句表明有客人在讨论当前的时事,他们彼此之间表情都显得很悲伤。 2. “蛮夷杀郡将,蝗蝻食民田。”:描述了边境的少数民族杀害了当地的郡将,而蝗灾则吞噬了农民的庄稼。 3. “萧瑟心空远,徘徊志自怜。”:表达了诗人内心感到寂寞和凄凉,他的思绪飘向了远方。 4. “何人同国耻,馀愤落樽前。”:询问是否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国家之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分析的语句,然后仔细阅读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判断,特别注意要找到与诗句相关的表述,然后再逐句与选项进行比照。此题中,“石麟空举首”是重点诗句。“石麟”,指汉武帝所立铜柱上的铭文:天汉二年(前99年),武帝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击大宛,破之,留兵屯田,以给使者人众。后因以“石麟”为汉使出使西域的代称。
注释: 1. 兰台旧漫郎,为邑上瞿唐。 兰台:指古代皇宫中的图书室,这里代指王杨庭的著作官位。 2. 地僻风烟古,公馀日景长。 风烟:形容山野的景色;公馀:公务之余的时间。 3. 江声通白帝,山势入青羌。 江声:长江的水声;白帝:位于巫峡口的一座小山,传说中是黄帝铸鼎的地方。 4. 落笔多佳句,时应满锦囊。 落笔:指写作时下笔成文;佳句:优美的诗句。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
独游辋川 行穿翠霭中,绝涧落疏钟。 数里踏乱石,一川环碧峰。 暗林麋养角,当路虎留踪。 隐逸何曾见,孤吟对古松。 注释: 1. 行穿翠霭中:行走在青翠的山雾之中。 2. 绝涧落疏钟:穿过了陡峭的山涧,听到了稀疏的钟声。 3. 数里踏乱石,一川环碧峰:走了数里的山路,踏过了参差不齐的石头,一路上环绕着绿色的山峰。 4. 暗林麋养角,当路虎留踪:树林深处,小鹿在吃草,老虎在路上留下了痕迹。 5.
晚意 晚色微茫至,前山次第昏。 羸牛归径远,宿鸟傍檐翻。 盘喜黄粱熟,杯馀白酒浑。 田家虽澹薄,犹得离尘喧。 译文: 夕阳渐渐西下,天空中渐渐昏暗。 老牛沿着乡间小路慢慢前行,鸟儿在屋檐下盘旋翻飞。 锅里的米饭已经煮好了,杯子中的酒也喝得差不多。 虽然家境贫寒简朴,但还能远离尘嚣喧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晚景,充满了田园诗意。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春日晚晴 人言春雨好,更好晚来晴。 树色通帘翠,烟姿著物明。 得泥初燕喜,避弋去鸿轻。 谁见危栏外,斜阳尽眼平。 注释: 春日的夜晚格外晴朗。人们常说春天的雨很好,但更令人欣喜的是晚上的晴朗。 树上的颜色透过竹帘呈现出翠绿色,烟雾缭绕着东西显得十分明亮。 小燕子刚沾上新土很喜悦,逃避弓箭的飞鸟也轻盈自如。 谁能看见那高高的栏杆以外,斜阳把一切都映照得平平整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