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永
这首诗是杜甫的《大水》一诗。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写了洪水带来的灾害、治理洪水的努力以及诗人对治水英雄禹的怀念。 第一部分:“三吴若栖苴,阴阳易为厄。”描述了洪水给三吴地区带来的灾难。“栖苴”是指草芥、小植物,这里用来比喻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和伤害。“阴阳易为厄”意味着阴阳之间原本平衡的秩序被打破,形成了灾害。这里的“阴阳”指的是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而“厄”则表示灾难。 第二部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它描绘了大水淹没农田,人们生活困苦的场景。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 白波浸门限,户有不黔突。南邻北里间,咫尺断请谒。 > 白波淹没家门前的门槛,住户们无法进入。南北邻居之间虽然很近,但门户却被洪水切断,无法往来拜见。 > > 传闻堕城闉,见说荡窀穸。纷纷村民出,水病脚跛躄。 > 听说城墙也被洪水冲毁,听说墓地也被水淹。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
【译文】 我全部听了他的话,十分惊讶。 降割的洪水确实不是别人,是人实事实悖逆。 怀念李唐之后,水利日受侵扰。 五堤毁坏金城,三江变成沙碛。 千桥与百渎堵塞,可惜。 况且自堤为漕,湖流受扼扼。 诸溪又复猥到,奔溃势仓猝。 区区一线川,何以当充斥着。 向来徒补苴,遣使空络绎。 娄江泊白茅,橇檋将安适。 及今缓修救,寖坏益矛戟。 井税数百万,能向水滨索。 视此利害除,奚啻相什伯。 余悲为此吟
【注】朔云边月:指北国寒冷的天气。底:语气助词,表疑问的语气词。芳信:花信,即花期的消息。空庭:庭院。 朔云边月久天涯,孤客今朝底自嗟。 为向空庭问芳信,不禁清梦到梅花。 朔风卷起漫天的雪花飘落,寒气逼人天边远。 我独自一人身在异乡他乡,今日独坐感叹时光流逝。 我独自在空荡荡的庭院中徘徊,询问那梅花开放的消息。 深夜难眠难以入睡,梦中来到梅林闻到梅花香。 【赏析】 首联写诗人远离家乡,身处异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题属于综合题型,考查的范围较广,涉及炼字、炼句、手法、情感等内容。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分析该词作的手法及效果。“西溪”,指杭州西湖之西南面,即西湖南面的小溪,这里泛指西面的景致。“映水笼云”是说梅花如在水上映出,像云雾一般笼着云霞,万树齐放,十分壮观。“移家”,意谓移居。“幽栖”“觅”,都是寻
【注释】馆娃宫: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北。巑岏:高峻貌。香径:梅花的香气弥漫的小路。闲自寻僧看花去:自己闲来无事,就找和尚去看梅花。碧山:青翠的山色,形容山色如画。倚阑干:站在栏杆上。 【赏析】这首怀古诗是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四年(公元1164年)春,由越州赴行在临安时所作。诗以“馆娃宫”起兴,追忆当年吴越国盛极一时的繁荣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追念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大水赋》。诗中描绘了大水肆虐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感慨和忧虑。 译文: 洪水肆虐,果实烂掉,瓜壶被谁摘走? 儿童们呼喊着,声音微弱,仿佛要触及肘腋。 叹息春天已经过去,田父正在忙碌地修补堤防。 捧土筑堤护岸,鸣金催促工役。 桔槔日夜转动,堤坝一旦溃决,就失去了屏障。 良田被淹没,人们还关心庭院中的果树吗? 谁能招致这场灾难,莫非是鞭打太阳的人。
注释:江南在寒食节时节飘落着花瓣,地上像铺着一层白玉般的钱。 我家住的地方在鸳鸯湖的旁边,看到断肠的春色总是年年如此。 译文及赏析: 江南寒食节的落花漫天飞舞,满地都是如玉钱般晶莹剔透的花瓣。 我住的地方就在鸳鸯湖畔,每逢春天看到满地的落花总会让我感到无比惆怅
【注释】 赋得亭皋木叶下效柳恽:这是唐代诗人韦庄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亭皋”是水边平地的意思;“木叶下”即树叶落下,指秋天的景象。“效柳恽”即模仿左思《吴都赋》中“亭皋木叶下”的句法。左思《吴都赋》是一篇描写吴地秋景的文章。 【赏析】 此诗首联写秋风萧瑟,寒意逼人的天气,点出时令;颔联写日暮归鸿,落叶纷纷,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颈联由眼前景象联想到故乡长安的繁华,再想到自己远客他乡的孤独寂寞
朔云边月久天涯,孤客今朝底自嗟。 为向空庭问芳信,不禁清梦到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