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注释】 行囊还留满书箱,公厨恐生尘土。 此去清风入濮曹,定知甘露洒青兖。 谁云廉吏不可为?须信夷途百无舛。 阳城岂畏书殿考,卓茂终当膺首选。 迩闻海国还喧咋,此邦幸未近兵燹。 可怜疲民困科条,有如聚蚁遭蹂践。 岂无积弊含疮痍,聊欲爬梳愈疥癣。 枯鱼在辙谁能久,恶草当门要须剪。 知君不薄刍荛陈,世俗但解笋蒲饯。 明朝一别各东西,愁绪多于瓮大茧。 【赏析】 这首送别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张岱(字宗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忠悯为唐观察树义制作的砚台题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人闲尤物天所隘,豪夺巧偷生灾怪。 尚书老砚差复尤,流落君家足一快。 区区石耳乌足珍,重谈胜朝可深喟。 金陵已破汀州摧,桂林孱王甚矣惫。 书生裋褐陈老谋,欲倾南溟洗两戒。 西走临贺东珠江,剜身莫医六州瘵。 已闻馀烬飘烟埃,复道妻孥喂杻械。 丈夫首断心不惩,贱妾痴儿况足芥。 袁粲狭巷犹鏖槽,张巡孤城已粉坏。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戴名世所作的《题醇士前辈为滇生师画竹㬪前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锁院重深春烂漫,垩壁潭潭古所墁。 尽收群彦归樊笼,有似神驹遭絷绊。 “锁院重深春烂漫”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院子被深深锁住,春天的景色烂漫如画。这里的“锁院”可能指的是某种封闭或限制的状态,而“春烂漫”则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尽收群彦归樊笼”,比喻所有的文人都被束缚在一个地方(樊笼)
【注释】 虞舜:传说中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帝王。 藏弓苍梧野:指舜帝曾将弓箭藏在苍梧的深山里。苍梧,在今湖南永州以南。 我家正渡南岳下:我家正好渡过了南岳衡山。南岳,在今湖南衡阳县。 眼观乡井多誉髦:我眼观着家乡的井,看到人们称赞那些有才能的人。誉髦,美名。 淩(líng)周郭李皆健者:凌厉周、郭、李三族都是健壮有力的人。凌周,指周文王;郭,指郭公;李,指李牧。 何郎苍老孙郎少:何郎年长而苍老
六月二十八日大雨,冯君树堂、周君荇农、郭君筠仙都以试事困于场屋。想到此,我不禁感到忧虑,认为这恐怕不是我们能够承受的。于是作诗来调适他们的心情。 黑云压城,真欲摧,银河倒泻,天如筛。 我巢仓皇变泽国,嗟尔三子嘻可咍(hāi, hai)! 孔鸾欲争雁鹜食,贪饕岂得逃天灾。 矮檐埤危小于盎,拳曲裁足容颈腮。 上雨旁风忽冲突,蛰虫有户安能筛。 脱屦漂流不可𧠨(jué),笔床茶臼何有哉。
注释: - 魏王:指魏文帝曹丕。 - 大瓠:指大葫芦,古代用来盛酒的器皿。 - 酌水盛浆百不适:意思是说,用大瓠来斟水和装浆,却总是装不满。比喻才能不能得到充分运用。 - 丈夫身手岂不良:意思是说,男子汉的身手怎么不好呢? - 沈没诗篇真可惜:意思是说,自己的诗歌才华被埋没了,实在是可惜! - 嘐嘐道古无一符:意思是说,我过去写文章,喜欢引用历史典故,可是现在连这点也做不到了。 -
这首诗是诗人陈庆贾为《陈庆贾诗钞》写的题辞。其中第二首的译文是这样的: 最近听到西蜀非常骚动,像驱赶羊群一样驱赶人们。 到处都高举着旗帜经过城市,广开林薮来收捕逃亡的人。 新市、下江一带颇有人窃发,左溪水边横流的水还显得猖獗不安。 州家上名使家放纵,以前我经过那里心惊胆战。 太平风尘也如此,为何不上书向天子陈述情况? 注释: - 近闻西蜀甚陆梁:最近听说西蜀非常骚动,像驱赶羊群一样驱赶人们。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诗句进行分析,最后在分析过程中要仔细推敲其运用的技巧。此诗首联“皇天陶钧造万器,瓮盎瓶罍巧安排”,意思是:苍天造化造就了万物,各种器皿井井有条地摆放好。“皇天”是说苍天,暗含了诗人的主观意志。这里用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才使用的独特见解。颔联“颇怪君材无不能,胸中多藏如列肆”,意思是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与人生哲理的七绝,诗人以藤、竹、丁香、海棠树等植物为线索,表达了对自然美和生命轮回的思考。 诗句解读: 1. "前人栽藤后人看,我年于藤未及半。" - 前人种下的藤尚未成熟,而我的年龄还未到一半。这里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 2. "前人种竹青成林,舞影窗月清我心。" - 前人种下的竹子已经长成了一片青竹林,月光下的影子在窗前舞动,使我的心情变得清明。 3.
诗句释义 1 “昨日微雨送残秋”:描述了昨天的天气情况,微雨象征着秋日的凉意和凄凉。"送残秋"表示秋天即将结束。 2. “落叶东西随水流”:形象地描绘了树叶随流水飘落的情景。这里的“东西”可能是指树叶随风而散的方向,也可能寓意着人生的漂泊和不定。 3. “世闲万事皆前定”:表达对世事的淡然态度,认为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有其既定的命运。"世闲"可能指的是世间的忙碌和纷扰。 4. “行止迟速匪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