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诗句: - 韩公曾作《董生行》,坡老亦咏姚氏堂。 - 末世文人苦孱陋,虽有行谊无由彰。 - 徽州太守万夫特,承明一出腰银黄。 - 政声今邻赵张右,名翰昔在崔蔡行。 - 忆昨石渠同讨论,称引先德何琅琅。 - 考亭绝学半庭训,佩韦奕叶仍作堂。 - 孝经五龄诵在口,内则半编时相将。 - 一朝老亲蒙雾露,医不能力巫难禳。 - 妙年诚心破金石,午夜刲臂和羹汤。 - 探丸何曾让耆域,卧冰殆欲嗤王祥。 -
憩红诗课戏题一诗于后铅山(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上饶市)不作桐城逝(指不为清朝桐城派文学家方苞的《文选》而死),海内骚坛委寒灰。 铅山(今江西省上饶市)不追随桐城派死路(指不为清朝桐城派文学家方苞的《文选》而死),海内骚坛(即文人骚客聚集之地)已如被遗弃了的冷灰。 译文: 铅山人不愿追随桐城派死去,天下文人骚客都像被弃置的冷灰。 龙蛰虎潜(喻指文人埋名不出仕或隐居不仕,暗含“隐居”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送周文泉大令之官城武 - 送你周文泉大人去城武任职。 周侯为政知者鲜,地小袖长自不展。 - 周侯执政时,了解他的人也很少,因为他地小人微,难以施展才华。 早岁读书如老馋,堆案遍尝尽百脔。 - 你年轻时读书像老饕一样,桌上书籍堆积如山,你贪婪地品味每一本书。 词源一泻不得休,往往巉岩杂婉娈。 - 诗歌的源泉一泻千里,永无休止
【注释】 如我自镜犹可憎,非君谁复肯相偶。 寂寞陋巷长叩门,三日一见开笑口。 常时徒步啖尘土,偶然驱车马如狗。 君此归去慰门闾,我今留滞当何如。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与友人的交往,表现了彼此深厚的友情,也抒发了作者的离别之情。前四句写自己,后四句写朋友,最后一句点明题意,即“赠行”,并表明了对友人离去后的思念。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意境高远。 首联“如我自镜犹可憎,非君谁复肯相偶
【诗句释义】 憾我不学山中人,少小从耕拾束薪。我遗憾自己没有像山中人那样不追求功名利禄,年轻时就跟着父亲在田间劳作,拾柴草。 朝去暮还对妻子,杀鸡为黍会四邻。清晨离开家门晚上归来,和妻子一起煮饭招待邻里的客人。 世事痴聋百不识,笑置诗书如埃尘。世间的事情都看不清楚,把诗歌书籍当成灰尘丢弃一边。 君归自有青塘山,筑室种树莫言艰。你回到家乡有青山绿水,建房种树没有什么困难可说。 【译文】
【注释】 1. 朅来长安:来到长安。朅,通“蹶”。 2. 磨砻圭角:磨砺自己的锋芒。磨砻,磨砺;圭角,比喻人的锋芒。 3. 削如太华:山峰高峻挺拔,如刀削一般。削,同“削”,削去。 4. 绝顶秋隼下平皋:秋天里,一只秋隼从山巅飞下,掠过平坦的湖面。绝顶,山峰之巅;秋隼,一种猛禽;平皋,平坦的湖面。 5. 始知老辈尚姱节:开始明白前辈们仍然保持高洁的节操。姱,美好;节,节操,节操
蜾蠃(shì léi)背青虫,祝祝相似貌(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能吸食青虫的汁液为食)。 眼见平地矗高台,缩版登登无基址。 比喻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其权势与地位是靠他人而得来。 王侯将相岂有种,时来不得商进止。 意谓王公贵族、将军宰相等大权在握者,并非有某种天资或血统,而是时机来了才能显扬自己的才华。 君归读书更十年,看君白日上青天。 劝勉凌氏十一回到长沙后要继续努力读书学习,期待他早日金榜题名
诗词原文: 一别李生今四载,我有情怀浩如海。 白日西下江水东,嗟余与女不相逢。 念女春秋正壮大,勋名邂逅能鼎钟。 三年五年伏不出,镜中便恐改昔容。 丈夫自谋要深远,求田莫问陈元龙。 深山穷谷霜锷老,何人拂拭青芙蓉。 译文: 自从与你分别至今已过了四年的时光,我的胸怀如同浩瀚的大海一般深沉广阔。白日向西下沉没,江水向东流去,我遗憾地发现我们之间没有再次相遇的机会。我想你正值年轻,正值壮年
这首诗是作者对朱皋亭家传的一种赞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通过对比前人与后人的行为,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和传承的价值。 诗句释义: 1. 书朱皋亭家传后:指书写关于朱皋亭家族的历史和家传,以纪念前人的努力和成就。 2. 前人艰危事栽种:指前人经历困难和危险时期,为国家和家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 后人但识嘉荫长:指后人只看到前人留下的优良传统和影响
【注释】 书严太守大关赈粜诗后:写给严光(字子陵)的一首诗,以赞扬他在大关赈济饥民时的政绩。大关,地名,在今四川綦江县。 去年:指上一年。 河北:古时以太行山为界,河北为河北道,即今河南、河北两省地区。哀鸿嗷,形容饥民流离失所,呼号叫苦的样子。 剥地:指土地贫瘠,颗粒无收。硗毛,形容土地贫瘠,长不出草木。 霾牲瘗圭百不应:意思是说祭祀天地百事不顺。霾牲,指祭祀用的牲畜被灰烬污染了。瘗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