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橐剩有书满箱,公厨会恐尘生甗。
此去清风入濮曹,定知甘露洒青兖。
谁云廉吏不可为,须信夷途百无舛。
阳城岂畏书殿考,卓茂终当膺首选。
迩闻海国还喧咋,此邦幸未近兵燹。
可怜疲民困科条,有如聚蚁遭蹂践。
岂无积弊含疮痍,聊欲爬梳愈疥癣。
枯鱼在辙谁能久,恶草当门要须剪。
知君不薄刍荛陈,世俗但解笋蒲饯。
明朝一别各东西,愁绪多于瓮大茧。

【注释】

行囊还留满书箱,公厨恐生尘土。

此去清风入濮曹,定知甘露洒青兖。

谁云廉吏不可为?须信夷途百无舛。

阳城岂畏书殿考,卓茂终当膺首选。

迩闻海国还喧咋,此邦幸未近兵燹。

可怜疲民困科条,有如聚蚁遭蹂践。

岂无积弊含疮痍,聊欲爬梳愈疥癣。

枯鱼在辙谁能久,恶草当门要须剪。

知君不薄刍荛陈,世俗但解笋蒲饯。

明朝一别各东西,愁绪多于瓮大茧。

【赏析】

这首送别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张岱(字宗子),他在《自为墓志铭》中说:“少时嗜酒厌肉,长而苦节读书,贫寒不能自给。”他一生清贫,“好屐至废寝食,以故贫不自立”。这首诗写他的朋友周文泉赴任城武县令,他作诗送行,并对其前途寄予厚望。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勉励之意。

首联两句,写友人将要离任,行囊中装满了书。这两句用典。《论语•雍也》:“夫子在三卿之中,由也为之不好学,其蔽也愚;赐也为之不好学,其蔽也谄。”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年轻人不要贪恋女色。“公厨”句是说朋友在官场上,要谨防因贪恋女色而招致祸患。“此去清风入濮曹”是说自己希望朋友到城武后能够保持清廉。“清风入濮曹”,语出《晋书•陶潜传》:“桓温南征,经金谷,见柳枝繁荫,攀玩不已。”陶潜赋诗道:“将雏泛归澜,端居遵金策。”陶潜曾为桓温所辟,官至镇军参军。《世说新语•品藻》载:“桓宣武与郗超议芟落诸贤子弟。或问‘何当裁减?’答曰:‘道太精进,可偶下劣人。’”这里用这个典故来表示对朋友的期望。“定知甘露洒青兖”是说朋友到城武后一定会像甘霖一样滋润百姓。“青兖”指兖州一带。《汉书•地理志》:“兖州……厥贡漆丝絮、缣帛,厥篚织文采绣,……”这是古代对地方的颂词。“定知”句是说朋友到城武后一定会像甘霖一样滋润百姓。

颔联两句,写城武县令即将上任,作者希望他能像汉代阳城那样勤政爱民,像卓茂一样为民请命,做一名好官。阳城是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太守、会稽太守。他为人清正廉洁,治事严明,深得民众的爱戴。卓茂是东汉循吏,曾任南阳太守,他关心民生疾苦,勤政爱民。“阳城岂畏书殿考”是说阳城不会害怕考试考核。“卓茂终当膺首选”的意思是卓茂一定能够当选。“阳城”、“卓茂”都是古代的好官。“迩闻海国还喧喩”是说近来听说海上的国家还在喧闹。“海国”,泛指海外国家,这里指日本。“迩闻”,不久听说。“海国”句是说不久听说日本还在闹动乱。“此邦幸未近兵燹”是说本国还没有遭受战乱的侵扰。“海国”、“此邦”是两个不同的国度。“幸”是庆幸的意思。“兵燹”是指战乱。“兵燹”句是说本国还没有遭受战乱的侵扰。这里把日本比作“海国”,把本国比作“此邦”。“可怜疲民困科条”是说可怜那些疲于应付各种法令的老百姓。“有如聚蚁遭蹂践”是说他们像被踩踏的蚂蚁一样受尽摧残。“蚁”是小蚂蚁,比喻老百姓。“蚁”在这里用作比喻,形容老百姓受到的摧残。“岂无积弊含疮痍”是说难道没有积弊和创伤呢?“积弊”指长期积累下来的各种弊端。“疮痍”指创伤、伤痕。“聊欲爬梳愈疥癣”是说只是想要整理整顿,使国家尽快恢复元气。“疥癣”、“愈”都指治疗。“聊欲”是姑且的意思。“爬梳”指梳理、治理。“爬梳愈疥癣”是说姑且整理治理一下国家。“枯鱼在辙谁能久”是说枯鱼即使放在车辙里也不可能长久。“枯鱼”指干死的鱼。“在辙”指在车底。“聊欲”句是说姑且整治一下国家又有什么用呢?“枯鱼”句是说即使是干死烂掉的鱼放在车辙里也不会长久。“恶草当门要须剪”是说门前的恶草必须及时除掉。“恶草”指坏东西。“翦”是割除、砍伐的意思。这里比喻铲除坏人坏事。“须”是必须的意思。“恶草”句是说必须除掉门前的恶草。“知君不薄刍荛陈”是说你并不看不起我这些微贱的人的献言献策。“刍荛”指樵夫,这里借指下层官吏。《论语•子路》:“鄙野之人也。”《史记•鲁周公世家》:“古者列国有秩,同轨共轭。自伯诸侯不得入竟政,以至于今,废而不立。”这里用鲁周公的话来表示自己的观点。“俗但解笋蒲饯”是说世俗只知道用笋和蒲作为宴席上的佳肴。“笋”是春笋。“蒲”是蒲苇。“笋蒲饯”是古人的一种宴席菜肴。“笋蒲饯”句是说世俗只知道用竹笋和蒲苇作为宴席上的佳肴。

颈联两句,写周文泉离开后,作者担心朋友会遇到一些困难,希望他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就。“明朝一别各东西”,写明天就要分别了,不知何时才能见面了。“愁绪多于瓮大茧”,写自己的忧愁比大瓮里的蚕茧还要多。“瓮”,古代装酒的器皿,瓮大茧就是瓮大的蚕茧。这里以瓮大茧比喻忧愁之多。“明朝一别各东西”是说明天就要分别了,不知何时才能见面了。“愁绪多于瓮大茧”是说自己的忧愁比大瓮里的蚕茧还要多。这两句用典。《庄子•山木》:“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世说•言语》:“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谢安问:“马何如犬?”阮光禄答:“马虽长而鬇骏,犬虽猛而无骨。”谢安又问:“使马死者,其若之何?”阮光逊答:“已灭矣。”谢安大笑曰:“吾不意卿乃复解此!”“瓮”是盛酒或食物的器具。“瓮大茧”比喻忧愁之多。这两句用典,写出了作者担心朋友遇到困难的心情。

写朋友远去后,作者担忧朋友会遇到很多困难,希望他能够顺利地度过难关。“知君不薄刍荛陈”,意思是你并不看不起我这个地位低微的人的献言献策。“刍荛”指樵夫,这里借指下层官吏。《论语•宪问》:“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左传•昭公三年》:“子产相郑伯,有如神明,其言也,其谓之‘圣’乎?国家将兴,必出重臣;国家将亡,重臣出走。重臣出走,国必随焉。”这两句用典,表明自己并不轻视朋友的意见,并希望朋友能够顺利地通过考验。“世俗但解笋蒲饯”意思是世俗只懂得用笋和蒲作为宴席上的佳肴。“笋蒲饯”是古人的一种宴席菜肴,这里用来比喻俗人的见解和做法。“笋蒲饯”句是说世俗只懂得用笋和蒲作为宴席上的佳肴。这两句用典,表达出作者对庸俗小人的看法和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