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逊
【注释】: 正钗联句:正钗,指妇女头上的发饰。联句,即对仗的诗句,这里指两首诗。 竹台:竹制的平台。归欲碍,指归途被竹林挡住。 花林出未通:花林,指花木丛中,也代指春天。未通,指尚未通行。 度簪先分影,转珥忽瞻风:度簪,插簪子时,要通过簪子的影子来确定自己的头颈位置,故称“度簪”。转珥,戴耳环。珥,古时妇女头上的一种环形饰品。瞻风,看风向。 双桥耀宝钿,阗阗密复丛:阗阗,形容铃声等声音。双桥
【注释】:棘端:指山崖上的棘刺。罔象:传说中的神兽,形状像牛,有角。毫芒:形容极小的毛尖儿。比喻事物之微小。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回答友人江革的来信时所写的回信。诗的前两句写回信的用意:即使棘刺再尖锐,也比不上大象的角,因为大象的角大而长。接着写回信的内容,即要说明自己对“罔象”和“毫芒”的见解。最后两句写回信的目的:如果连“罔象”和“毫芒”都不能够认识,那就根本谈不上认识其他的事物了。
赋咏联句 弊履常决踵,眉高起半额。 曼倩尔何为,独叹长安索。 工商既惭巧,农士聊相易。 蝘腹有馀资,鸿肩方可拍。 摄职愧握兰,滥官悲执戟。 连章既不敏,高谈岂能剧。 逸翮任奋飞,窘步事羁勒。 还鸟余能系,流言尔无惑。 忧怀乃千载,永欢常数刻。 直是悲别离,非关念通塞。 日照汀沙素,山影波浪黑。 尔限大江南,余归茂陵北。 注释: - 弊履常决踵:穿着破旧的鞋子常常磨破脚后跟。 - 眉高起半额
《咏杂花诗》 井上发新花,谁言不经染。 已如薄紫拂,复似浓红点。 状锦无裁缝,依霞有舒敛。 注释: 井上:井台上;井口。发新花:开花。谁言:何人。不经染:未经染色。薄紫拂:淡紫色的花瓣轻轻拂过。复似浓红点:如同点点鲜艳的红点。状锦无裁缝:像锦绣一样美丽。依霞有舒敛:随着晚霞的映衬,有的展开,有的收敛。赏析: 这是一首写花的七言绝句。诗人以井台上盛开的新花为描写对象,通过对新花不同部位的细致刻画
【注释】: 摇扇联句:诗题下自注“秋兴八首”,是杜甫在成都时所作。纨扇,细绢制成的团扇。荡妇,指唐玄宗妃子杨贵妃。复,又,再次。欲掩羞中笑,想遮掩住羞惭而露出微笑的神情。还飘袖里香,衣服的香气从袖子里散发出来。在握时摇动,手拿着扇子的时候,不停地摇动着。当歌掩抑扬,歌唱的时候,声音抑扬顿挫。谁云减罗袂,谁说我的罗衣要减损呢!影日聊自障,我的影子在阳光中徘徊,聊以自慰。 【赏析】:
何逊的《相送联句三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通过对高轩、余日、辞乡泪和送别衣等元素的描绘,展示了离别时的深情与不舍。下面是诗句、翻译、注释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高轩虽驻轸”:形容车子虽然停下,但仍然在视线内,象征离别后的留恋和牵挂。 - “馀日久无辉”:表示剩余的日子逐渐失去了光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未来的不确定。 - “以我辞乡泪”:表达了作者因告别家乡而流下的泪水
【注释】 至大雷:至,到达。大雷,指雷电。联句:即“联章”,一种诗歌体裁,一般由八句或更多句子组成,每两句为一组,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 高谈:畅谈,畅饮。良夕:美好的夜晚。满酒:斟满酒杯。对羁情:面对羁旅之情。 闵闵:忧戚的样子。风烟动:风雨声。萧萧:风声。江雨声:长江上下雨的声音。 穷浦:深水渡口。飞电:闪电。远洲:远处的江心沙洲。明:明亮。 若非:如果不是。今宴:今晚的宴会。适:愉快
临别联句 临别情多绪,送归涕如霰。 君望长安城,予悲独不见。 尔来同去国,予归方异县。 怀别心独忧,手泪方溅溅。 注释: 1. 临别: 即将分别的意思。 2. 联句: 指用诗歌形式表达离别之情。 3. 情多绪: 内心情感复杂而纠结。 4. 送归涕如霰: 送别时眼泪像雪片一样落下。 5. 君望长安城: 你(你)望着长安城,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 6. 予悲独不见: 我因不能与你相见而感到悲伤。
【注释】 折花联句:指在春天赏花时,互相唱和的诗词。折:折断。联句:诗的一种格式,每两句为一联。 笑出春园里:在春天的园子里笑着走出来。笑出:笑得露出。 望花联褰缬(qiánxí):看见花朵就相互对看微笑,并拉起衣裳遮住。联褰:对视、微笑。 欲以间珠钿(jiàn zhūdān):想要用珍珠装饰的玉器来点缀。间:装饰、点缀。 非为相思折:不是为了表达思念之情而折断。 日照烂成绮(qǐ):阳光照耀下
【注释】 1. 插花:指女子梳妆,将花朵簪在头发上,以增添美艳。 2. 理鬓:即梳理头发。 3. 迁延:拖延、迟疑。 4. 罗衣:丝绸衣服。 5. 临水:站在水边。 6. 黛色:女子的眉色。 7. 渚:水中陆地。 8. 顾:回头看。 9. 弥(mi):更加。 10. 动:摇动。 【赏析】 这是一首写女子春日梳妆的诗,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刻画了女子梳妆时的一系列动作,并运用“水影”、“罗衣”、“黛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