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逊
答江革联句不成 日余乏文干,逢君善草札。 工拙既不同,神气何由拔。 译文: 我每天忙于工作,缺乏文化修养;而你善于写作文札。我们虽然擅长不同的领域,但都拥有非凡的才华和神韵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相送联句三首”为题,共写了四首送别诗,这是第二首。此诗前半写送别的场面和心情,后半写别后的思念,全诗感情真挚。 “昔共入门笑,今成送别悲。”两句写当初两人共同走进家门时是欢笑的,现在却要分别了,因此感到悲伤。“君还旧聚处,为我一颦眉”两句是说:你回到你的故居,我为你蹙起双眉。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把人的感情赋予物,使物具有人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临别我伤悲,送归子自适。 刘金不可散,卜盖何由惜。 从来重分阴,未曾轻尺璧。 故任情一异,于是望三益。 尔自高楼寝,予返东皋陌。 寄语落毛人,非复平原客。 注释: - 临别我伤悲:离别之际我十分悲伤。 - 送归子自适:送别之人自己感到舒适。 - 刘金不可散:指珍贵的物品或人才不能随意分配。 - 卜盖何由惜:占卜的卦象和伞盖为何要如此珍惜。 - 从来重分阴:从古至今重视阴间的秩序。 -
下面是对《闺怨诗二首其二》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闺阁行人断 - 关键词:闺阁、行人、断 - 诗句描述的是闺阁中的行人们,他们被阻断了去路。这里的“断”字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伤的情绪。 - 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述,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2. 房栊月影斜 - 关键词:房栊、月影、斜 - “房栊”指的是闺阁中的窗户,而“月影斜”则描绘了月光透过窗户映照在室内的情景
【注释】: 家本青山下,好上青山上。 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怅。 匣中一明镜,好鉴明镜光。 明镜不可鉴,一鉴一情伤。 少知雅琴曲,好听雅琴声。 雅琴不可听,一听一沾缨。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四句联句诗。全诗以青山、明镜和雅琴为三个意象,通过反复咏叹“不能上”、“可鉴”和“不可听”,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首联“家本青山下,好上青山上。”描述了一个人家住在青山之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范广州宅联句》,全诗如下: 洛阳城东西, 却作经年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蒙蒙夕烟起, 奄奄残晖灭。 非君爱满堂, 宁我安车辙。 注释: - 洛阳城:洛阳城的景色或氛围。 - 东西:方位词,表示位置或方向。 - 却作经年别:却(却作)和经年(经年别),表示一种时间上的对比。 - 昔去:过去。 - 雪如花:形容雪花像花瓣一样美丽。 - 今来:现在。 - 花似雪
注释: 寸阴常可惜,别至倍伤神。 子瞻天际水,予望路中尘。 悯悯歧路侧,去去平生亲。 一朝事千里,流涕向三春。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友人王定国送行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第一句“寸阴常可惜,别至倍伤神”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痛苦和不舍之情。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珍惜相聚的时光,因为一旦分离,就难以再相见。 第二句“子瞻天际水,予望路中尘。”则通过比喻,将离别比作天际的水和路上的尘土
诗句原文:随风飘岸叶,行雨暗江流。居人会应返,空欲送行舟。 1. 随风飘岸叶 - 描述自然景象和天气情况 - 随风飘岸叶:描绘了岸边的树叶被风吹拂着飘散的景象。这里的“风”不仅指自然界的风,也可能象征着某种力量或情绪的变化,而“飘岸叶”则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 随风飘岸叶:描绘了随风飘散的岸上树叶。这个细节传达了一种季节感,可能是初秋或深秋时节,叶子开始变黄并飘落。 2.
【解析】 此为一首写离情之诗。“别离既有绪”一句,写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心境。“琴瑟反成悲”句,是说由于离别而产生哀伤的情绪,反不如琴和瑟那样能表达出这种哀伤的情绪。“美人多怨态”一句,是说美人在离别时常常表现出愁苦的神态,这又反过来加深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理解。“亦复惨长眉”,这句诗是说:美人因离别而有愁苦的神态,也使人联想到美人长眉紧锁的样子。 【答案】 译文:离别时既有思绪
【注释】 苑中:宫中花园。罗袖:丝绸做成的衣袖。风中卷:在风中飘动。玉钗:镶嵌玉石的发饰,用金或银等制成。耀:发光。团扇:圆形的扇子。落花:凋零的花瓣。掩:遮盖。馀笑:残留的笑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人在宫中花园中的一幅生动画面,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美人的美丽、高雅和贤淑。首句“罗袖风中卷”,描绘了美人的袖子在风中轻轻飘动,展现出她的柔美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