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
译文: 儿开美殇江进之书来始知 其一 官程屈指三千馀,颇怪真州消息疏。 七月始传江令字,道儿亡在杪春初。 注释: 儿开美殇江进之书来始知 其一 官程:官职任期;屈指:用手指数;三千馀:超过千日;怪:感到奇怪;真州:地名,今属江苏。 七月始传江令字,道儿亡在杪春初。 七月:农历七月初一或七月中旬,是江令的忌日;江令:即江淹,南朝齐著名文人,曾任尚书左仆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收到友人送来的书信后
注释:读文字感到疲倦,心情放松下来。梦醒来没有什么事情,只是看着西山。 赏析:这是一幅描写诗人在旅途中闲适生活,无拘无束的写照。诗中的“倦”字表现了诗人对日常读书的厌倦和疲惫。而“闲”字则表现出诗人放下心中的负担,心境变得轻松。接着通过“梦回无一事”来描绘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只有看西山,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悠然自得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注释:浪荡的渔夫说,他们的生活很快乐,供输也不是很繁忙。你如果想要永远地安稳,就隐入到平民百姓中去。 赏析:诗的前两句是写渔家乐事,后两句则是说出了渔家的苦衷,表达了诗人对渔家生活的同情和理解。整首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疾苦,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社会意义
诗名:天坛 其四 仙苑桃花朵朵香,曾于天上看霓裳。刘郎老去风情减,闲把音容问太常。 注释译文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全诗如下: 天坛(其四) 仙苑桃花朵朵香,曾于天上看霓裳。 刘郎老去风情减,闲把音容问太常。 赏析 《天坛其四》是明代诗人袁宏道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里桃花盛开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岁月流转中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天坛诗》之一。下面是逐句解释: 1. “六年通籍滥儒绅”:这句话中的“六年”指的是诗人六年前开始参加科举考试,而“通籍”是指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进入官场。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在官场中的经历,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和感慨。 2. “疋马天街触路尘”: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骑马在街上的情景。 “疋马”是指骑着马,而“天街”则是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皇宫前的街道。
【注释】 碧翁:指天坛的碧瓦。分合:指天坛的建成和毁坏,是诗人对天坛命运的评价。 宁居天亦苦:意思是说即使天坛能够安宁,也难于安享,因为“多事”。 古来多事是书生: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因书生多事而遭殃。 【赏析】 《天坛诗》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组咏叹天坛的诗歌。第一首写天坛的兴衰,第二首写天坛的荣辱,第三首写天坛的得失。三首诗中,作者都以“书生”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与赏析。注意通读诗歌,理解诗意,把握诗中景、物的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秋容瑟瑟上茭芦”,上茭芦:一种水草,秋天的芦苇。秋日里,萧瑟的秋风吹拂着高高的芦苇,给人一种凄清之感,这里借代秋天的景色。 “湖上青山镜里姝”,湖上的青山如同美女的明眸一样美丽,这里的青翠山色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之中,宛如美人的眼眸。这里用“镜里”比喻,突出了青山之美。 “碧瓦黄墙宫树里
诗句释义: 1. 梨花初月夜:描述了在初升的月亮下,梨花如雪般洁白。 2. 梨花初点贴窗流:形容梨花像点点星光一样映入窗户,仿佛在窗户上流动。 3. 斜月笙萧处处楼:月光斜照,笙箫声从各处传来,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4. 醉里不知花是影:诗人在醉酒中,无法分辨出花朵的影子和实际的花。 5. 隔纱惊唤小杨州:隔着纱帘,似乎在呼唤小杨州的人来欣赏这美景。 译文: 初升的月亮下
注释:我眼中的双眼,却是空洞无物,没有一点思想。 我要乘闲暇之际,去捕捉那些捕捞珊瑚的渔网和鱼虾。 赏析:诗人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失望,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这首诗以纪梦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在梦中见到的情景。 一尺残膏到晓明,五更霜里万千情。 注释:一尺残膏指的是蜡烛,到了早晨的阳光照射下,烛光显得明亮;五更时分,天气寒冷,霜气弥漫。这句诗描绘了清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依稀梦得迟之句,红映楼台绿映城。 注释:梦中听到迟之说的诗句,红霞映照着楼台,绿色映照在城中。这句诗描绘了梦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