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通籍滥儒绅,疋马天街触路尘。
惭愧黄冠羽衣者,朱笼双引亦呵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天坛诗》之一。下面是逐句解释:
“六年通籍滥儒绅”:这句话中的“六年”指的是诗人六年前开始参加科举考试,而“通籍”是指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进入官场。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在官场中的经历,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和感慨。
“疋马天街触路尘”: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骑马在街上的情景。 “疋马”是指骑着马,而“天街”则是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皇宫前的街道。 “触路尘”意味着诗人骑马走过,留下了尘土。这里可能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惭愧黄冠羽衣者”:这句诗中提到了“黄冠”和“羽衣”,都是道士的装束。这里的“惭愧”可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选择成为道士的后悔或者对自己行为的自责。他可能觉得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道观身份不符,因此感到羞愧。
“朱笼双引亦呵人”:这句诗中的“朱笼”可能是指道士的帽子或头巾,而“双引”则是指手执拐杖,用来行走。 “呵人”则是指对人进行呵斥。这里描述了诗人行走时的情景,可能是因为他的行为引起了旁人的不满或者反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和道士形象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官场上的遭遇和作为道士的形象特点,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朱笼双引”可能象征着诗人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态度,而“黄冠羽衣者”则可能象征着诗人追求道家思想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