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复古
刘子隐居地,真如李愿盘。 万松春不老,多竹夏生寒。 卜筑世情远,登临客虑宽。 题诗疥君壁,聊以记游观。 译文: 刘清老的家园,宛如李愿的盘山。 万松挺拔,春日依旧生机勃勃; 多竹丛中,夏日清凉如秋。 远离尘嚣,卜居此地,心境超然物外; 登上高处,放眼四望,心旷神怡, 忧愁烦恼都随风而逝,心胸豁达。 在友人墙壁上留下诗句,记录我的游赏之乐。 注释: 1. 刘清老的家园:指刘清老所居住的地方。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了解并掌握各种诗歌的体裁特点及基本表现手法,同时对诗歌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创作背景也需要仔细体会,在此基础上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分析。“木根高可坐,岩石细堪书”的意思是:山间木根高耸可以坐卧,岩石细小可以书写。注释:指岩石上生长着青苔,可供作书。“木根高可坐,岩石细堪书”意思是说:在茂密的森林中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下面我将逐句解释: 1. 雪中寒力壮,病骨瘦难胜。 译文:在寒冷的雪天中,我的身体感到强壮,但因为生病而变得消瘦无力。 关键词注释:雪中、寒力、壮、病骨、瘦、难胜 赏析:首句表达了诗人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依然坚持战斗的精神,同时也透露出身体虚弱的状态。 2. 温酒拨炉火,题诗敲砚冰。 译文:我拿起暖壶给火炉添上酒,然后写下了一首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其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淮上春日——在淮河之畔的春天里, 边寒客衣薄——因为边境寒冷,我的衣裳已经变得很薄了, 渐喜暖风回——渐渐地喜欢起温暖的春风, 社后未闻燕,春深方见梅——在社祭之后还未曾听到燕子归来的声音,而到了春天的深处才看到梅花开放, 壮怀频抚剑——常常抚着宝剑以抒发雄心壮志, 孤愤强衔杯——孤独愤怒之时只能勉强举杯消愁,
春日怀家 细数平生事,何堪挂齿牙。 客游儿废学,身拙妇持家。 开瓮尝春酒,租山摘早茶。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在兴国军呈给李司直的一首词。下面我逐句解读这首诗的内容: 1. 今朝欲去,忽有留人处。说与江头杨柳树,系我扁舟且住。 - “今朝欲去”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去的意愿。 - “忽有留人处”意味着在即将离去之际,意外发现了一处可以留住的地方。 - “说与江头杨柳树”是告诉那江头的杨柳树,我要在这里停下。 - “系我扁舟且住”表示希望将小船拴在江边的杨柳树上,暂时停留。 2.
望江南·石屏老,家住海东云 寻常田舍子何须作诗人?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谁解学西昆。 译文: 石屏老,家住海东云,本是寻常田舍子,如何呼唤作诗人。无益费精神。 千首富,不救一生贫,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谁解学西昆。 赏析: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淡然和对诗歌创作的不屑一顾。“石屏老,家住海东云”,直接点出自己的隐居之处,也透露出对自己平凡生活的满足和骄傲。然而
【诗句解释】 1. 踏破溪边一径苔,好山好竹少人来。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踏过溪边的小径,发现沿途覆盖着青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同时,提到“好山好竹少人来”,暗示了山林之美但人迹罕至,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寂寞之情。 2. 有梅花处惜无酒,三嗅清香当一杯。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在欣赏梅花时的感受。诗人在闻到梅花的香味后,感到心醉,但因为没有美酒相伴,于是用三口去细细品味梅花的清香
诗句解读 泛杭川,临尘水。几日共游戏。歌笑开怀,酒醒又还醉。奈何一旦分携,连宵风雨,剪不断、客愁千里。 - 泛杭川:泛舟于杭州的西湖。杭川:杭州的河流名称。 - 临尘水:站在河边看河水。尘水:指西湖的水。 - 几日共游戏:在一起玩耍了几天。游戏:娱乐活动或游玩。 - 歌笑开怀:高兴得唱歌大笑。开怀:开心,愉快。 - 酒醒又还醉:醒来后感到既清醒又有些迷糊。醉:喝醉。 - 奈何一旦分携
病起无聊倚绣床。玉容清瘦懒梳妆。 水沉烟冷橘花香。 说个话儿方有味,吃些酒子又何妨。 一声啼鴂断人肠。 注释: - 浣溪沙:一种词牌名,多用来写景抒情或表达闲适心情。 - 病起无聊倚绣床:生病后无聊,靠在绣床上发呆。 - 玉容清瘦懒梳妆:形容女子容颜消瘦,懒得梳妆打扮。 - 水沉烟冷橘花香:形容屋内环境静谧,空气清新,有淡淡的橘子香。 - 说个话儿方有味:聊一些有趣的话题才有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