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
【注释】 答明仲次韵:作答。明仲,作者的朋友。次韵:应和别人的诗。 平生高兴入秋天;我平生最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一年之中最清高的季节。高兴:喜欢。 白战曾惊在我前:在战斗中曾经被敌人打败过,这在我是感到羞愧的。白战:指战斗。 诗为价高投屡惜:我因为诗歌的价值很高而不愿意轻易地把它献给别人,所以屡次舍不得拿出来给别人看。价高:指作品价值高。 席因年长坐常专:因为我年纪大了
这是一首描写斗潭景色的诗。诗人以碧沙潭为背景,通过对斗潭夜景的描绘,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下面是逐句释义: - 最爱碧沙潭上坐,几看凉月可怜宵。 【注释】:最爱——最喜欢。碧沙——碧绿色的沙子。潭上——在水边。几看——几次看到。凉月——明亮的月光。可怜宵——可惜是夜晚。 赏析:首句点出诗人最喜欢的地方是在碧沙潭边坐着,多次看到那明亮的月光,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
这首诗描绘了鳙溪四景之二屏嶂凝烟的场景。首先,我们来逐句解释诗句: 1. 众山烟雾有无中 - 描述了群山在云雾缭绕之中的景象。 2. 翠壁青屏面面同 - 指的是绿色的山壁和青色的屏风一样,都是绿色的。 3. 草树丛生春冉冉 - 描述了草木茂盛,春意盎然的景象。 4. 峰峦欲散雨蒙蒙 - 形容山峰在雨中若隐若现的样子。 5. 高楼正合苍茫坐 - 描述一座高楼正好处在广阔的田野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的默写,难度不大。在背诵全文的过程中也要熟悉内容,并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朔风”“海国”是重点词意。此诗通过写诗人的所见所感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答案】 ①寥落:寂寞、冷清。②朔风:北风。③海国:海边的国家。④沧洲子:隐于江湖的人。⑤灯前夜话:点着灯火夜谈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重点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赏析。 “浮云如雪乱春晴”,意思是春天里,天空中飘着像雪花一样的白云。乱:纷乱。“却怪行时路未平”,意思是说在出行时,道路不平。却:反而。怪:奇怪。行时,行走的时候,指旅途之中。这句是说:春天的天气晴朗,但天空中的白云却像冬天下的大雪一样纷纷扬扬地飘荡着。 “杜老雾中真潦倒”一句中,“杜老”即杜甫;“潦倒”指失意不得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芳村夜晚读书的场景。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字释义: 1. 萧条城市不闻喧,杳杳书声若个村。 - “萧条”形容城市寂静无声的氛围。 - “不闻喧”表示听不到喧闹声。 - “杳杳”意味着隐约、渺茫。 - “书声若个村”比喻书声如同远离城市的山村一样宁静和深远。 2. 空谷响馀虚籁远,一灯深处夜堂昏。 - “空谷响馀虚籁远”形容山谷中的声音虽然遥远但清晰可闻。 -
【注释】 1. 小市:小集市。春丛:春天的花草树木繁盛,像一片树林。关:指洛阳城北的龙门关,是通往西域的要道。 2. 邻家儿女:邻居家的孩子。灯还:元宵节过后,孩子提着灯笼回家。 3. 幽人:隐居者。两峰:两座山峰。静:安静,寂寞。 4. 啼鸟不来:没有鸟儿鸣叫,说明环境清幽。双树闲:树影婆娑,显得悠闲自在。 5. 白社:白居易的故居,在洛阳东郊。思白社:想念白居易。 6. 无地买青山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朴庵先生回湖南的一首五言诗。下面是逐句的详细解释: 第一句:“冉冉青衿白鹭行” - 冉冉(rǎn rǎn):缓慢的样子,此处形容天色渐晚。 - 青衿(qīng jīn):古代士人戴的一种青色帽子,这里指学生或年轻读书人。 - 白鹭(lù):白色的水鸟。 - 注释: 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傍晚景象,天空中缓缓移动的白云和湖面上悠闲游动的白鹭。 第二句:“十年趋走向门墙”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至的作品,题目是《答奚元启四首次韵 其一》。下面我将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溪上柴门映水关,比邻鹅鸭自知还。 老年正坐诗中瘦,尘世惟应病里闲。 醉爱客来仍换酒,梦惊春到强登山。 比来肺渴今安否,何日相逢解我颜。 注释:溪上柴门映水关,比邻鹅鸭自知还。这里的“溪上”、“柴门”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而“比邻鹅鸭自知还”则表现出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自得其乐的情感。 老年正坐诗中瘦
竹林别墅 竹根茅屋两三间,大阮风流尚可攀。 林暝参差随落照,野凉萧瑟动秋山。 骚人载酒春相过,稚子分泉夜独还。 从此不经州县路,满城桃李为谁颜。 注释:竹子的根部和茅草盖的房子只有两三间,这样的房子在古代也算是很豪华了,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大阮是怎样的一个人物。树林在傍晚的时候显得有些昏暗,随着夕阳的落下,树木的影子也变得参差错落。野外的空气带着一丝凉意,让人感到一阵阵的萧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