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落城西生事微,朔风吹雪洒人衣。
园林黯淡花将尽,海国飘零雁未归。
防病只须知药饵,忍寒仍自辟柴扉。
无因得见沧洲子,独坐灯前夜话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的默写,难度不大。在背诵全文的过程中也要熟悉内容,并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朔风”“海国”是重点词意。此诗通过写诗人的所见所感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答案】
①寥落:寂寞、冷清。②朔风:北风。③海国:海边的国家。④沧洲子:隐于江湖的人。⑤灯前夜话:点着灯火夜谈。
寥落城西生事微,朔风吹雪洒人衣。
园林黯淡花将尽,海国飘零雁未归。
防病只须知药饵,忍寒仍自辟柴扉。
无因得见沧洲子,独坐灯前夜话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的默写,难度不大。在背诵全文的过程中也要熟悉内容,并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朔风”“海国”是重点词意。此诗通过写诗人的所见所感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答案】
①寥落:寂寞、冷清。②朔风:北风。③海国:海边的国家。④沧洲子:隐于江湖的人。⑤灯前夜话:点着灯火夜谈。
【注释】 过雨:经过下雨。畦(qí):菜地。架(jué):用竹竿等做成的支架。已:已经。分甘:分送甘美的水果。到:送到。僮仆:仆人。沾润:指雨水滋润。邻家:邻舍。学圃:学习园艺。非吾事:不是我的事。忧时:忧虑时局。岁华:岁月,时光。成:成为。独坐:一个人坐着。欹侧:不端正。岸乌纱:指戴着黑色方巾的头。 【译文】 经过一场雨后,园中暮色苍茫,菜地里的蔬菜架子已经撑起了瓜蔓。我分送甘美的果品给仆人
种竹 种竹复种竹,屋西还屋东。都城十日雨,长夏一林风。 宿土得馀润,团阴分小丛。高秋想鸣佩,侧耳向晴空。 注释: 种竹:种植竹子。 复种竹:又种了一片竹林。 屋西还屋东:屋子的西边又回到了屋子的东边。 都城:指京城洛阳。 十日雨:十天的雨水。 长夏:夏天。 一林风:一阵凉爽的风。 宿土:已经干透的土地。 余润:多余的水气。 团阴:成团的阴影。 团阴分小丛:成团的阴影分布在竹林中。 高秋:秋天。
【注释】 1.宿流河驿:在流河南岸。宝庆:地名,今属河南省。谢太守:指宝庆的太守。宝庆,古县名,故治在今河南省境内,宋时为荆湖北路襄阳路辖境。2.先达:旧时对前辈学者的尊称。3.舟楫:船。期:约定的时间。4.细雨春灯暗:形容夜深了,雨下得很小。春灯,春日里点蜡烛的灯光。5.高歌暮角悲:傍晚时分听到军号声,就唱起慷慨悲壮的歌声来。6.前路:前途。7.江海得吾师: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注释】 假山:即用泥土堆成的山。成:建成,筑成。戏作二首:指作者的两首诗。二首:指《寻山》、《买云》等诗。 【译文】 有意寻找深壑幽谷,没有钱买白云。 冈峦才数叠,城市已平分。 远可达松子,清宜隐竹君。 山成谢岩叟,题壁为书勋。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山水为题材,通过写自己游览山水的所见所感,来抒发自己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喜爱之情。此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注释】 叠石危峰起:叠石是指堆砌石子来构成山峰,这是古代造园常用的手法。 盘根古树成:盘根是树木的主干上长出的根须盘结成圆环状,古树就是古老的树木,成是成为的意思。 窦留云宿处:窦就是洞穴,留云宿处就是指山洞里住着的云彩,这里指山中之景。 溪待水流声:溪指的是小河流,水流声音即溪水流动的声音,这里指山中的溪流。 意匠疑天巧:意匠就是心思巧妙,天巧即天然的精巧,这里指山的形状好像天上的云彩一样
傅说在野席上赏菊得“朝”字 荒野的景色本来就萧条,幽静的房间共同寂静寥落。 倒塌的栏杆将石头保护,细竹引泉水浇灌。 地方偏僻应该很少来访,情意多就多次招见。 留连更待何时,烂漫是今朝。 注释: 1. 野色自萧条:野外的景色本身就显得萧条。野色,指野外的自然景色。萧条,形容荒凉、冷落。 2. 崩栏将石护:倒塌的栏杆把石头保护起来。崩栏,形容栏杆倒塌。石护,指用石头来保护栏杆。 3. 细竹引泉浇
【注释】 闻捷:听说捷报。闻,听说。 戎马:指战事,这里指征战。三秦:泛指关中地区,即今陕西省一带。 风霾:指风雨雾气。百越:泛指南方地区。 连日:接连不断。 虎将:勇猛威武的将军,这里指身经百战的将领。 班旅:军中行列。 解颜:笑容满面。 【赏析】 《闻捷》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冬,当时杜甫正在夔州(今重庆奉节)。这首诗是作者听到唐军收复两京
桂轩 小树入西园,虚庭风露繁。 细香萦驻屐,清影傍开门。 永夜幽人梦,清秋素女魂。 此时俱寂寞,醉醒各无言。 诗句解读与译文: 第一句:“小树入西园,虚庭风露繁。” - 小树: 指的是桂树,桂树常作为文人墨客的意象,象征着高洁或思念之情。 - 西园: 指古代园林中面向西方的庭院,常常是主人居所或重要的休闲场所。 - 虚庭: 意指空旷的庭院,给人一种空灵、清幽的感觉。 - 风露繁:
诗句解释 1 坐客嗟王济:这里的“座客”指的是在座的宾客。“嗟”是惊叹的意思,而“王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他因性格直率和直言不讳而被后人所知。这句话可能表示在宴会上,宾客们对某人的坦率或直言不讳表示赞叹。 2. 诸兄爱孔融:孔子的侄子孔融以其直爽的性格闻名于世。这里提到"诸兄"(可能是指在座的其他兄长),他们喜爱孔融的这种行为。这可能是一种比较或赞扬,表明这些人与孔融相似
题许廷冕职方画 路转循冈背,桥回傍水根。 幽人不到处,茅屋自成村。 浦树经秋落,山钟向晚昏。 偶然一携手,相与倒芳樽。 注释: 1. 路转循冈背:道路在转弯时沿山岗的背部延伸。 2. 桥回傍水根:桥梁在水流的旁边建立起来。 3. 幽人不到处:幽静的人不经常出现的地方。 4. 茅屋自成村:茅草房自然形成村落。 5. 浦树经秋落:秋天,河边的树木落下叶子。 6. 山钟向晚昏:傍晚时分
注释: 会善何年寺,雪庵久得名。 会善寺是何时修建的?雪庵已经有很多年了,名声也很好。 戒坛花雨散,茶榜墨烟横。 戒坛上的花朵如雨般飘落,茶叶的榜单上弥漫着墨香。 云净禅窗白,山空野殿明。 云彩洗净了禅窗,山间寺庙显得明亮。 荒凉僧迹少,幽鸟狎阶鸣。 寺庙荒凉时僧人很少,但有鸟儿在台阶上嬉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会善寺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自然景色和僧侣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寺庙的赞美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及赏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诗的内容,理解其思想情感。此题要求考生逐句翻译,然后写出每句诗句的意思,并分析诗句所蕴含的情感。第一句“莲谷栖真”的意思是:莲花谷口见到深宫,听说山灵住在此地中。“莲谷”指莲台,即佛教所说的净土,是佛菩萨成道的地方。第二句“钟鼓过村春不雨”的意思是:钟鼓敲响,经过村庄,春天不下雨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要点和要求;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并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本题属于“理解”类试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指出诗句中重要字词的含义,然后结合注释及全诗进行赏析即可。 过祥符荡 碧树云林隐驿楼,新题旧咏姓名留。 停舟莫向斜阳里,杨柳烟芜绾客愁。 译文:碧绿的树木隐藏在云山雾海中
和寄庄孔易 同向词垣直禁林,每因公暇得招寻。 看花出郭春游遍,刻烛留诗夜坐深。 世路风波无定所,天涯时节忽惊心。 松林步屧归来晚,相忆空斋只独吟。 注释: 同向词垣:共同在翰林院工作(词垣指翰林院)。 直禁林:直接进入皇宫的树林。 看花出郭:从城外观看鲜花。 刻烛留诗:用蜡烛写诗。 世路风波:世间道路的风波险阻。 天涯时节:天边的季节。 松林步屧:在松树林里散步。 空斋:没有客人时的书房。 赏析
【注释】 野渡:荒郊渡口。潦(lǎo)深望不极:水深到极点,望也望不到边。凄然:形容心情凄凉悲苦。蒹葭(jiān jiā):水生草本植物,茎高而柔软,叶子扁平线形,青绿色。因风:顺着风。客船:指诗人的船。 【赏析】 这首诗是写渡口的景与情,表达了诗人在旷野中渡过河流时,所感受到的孤寂、凄苦之情。 第一句“潦深望不极”,写诗人在渡口远眺,只见河水滔滔,水深不见底,望也望不到边。第二句:“问渡莫悽然
《雨后喜赋》赏析 李东阳的《次日大雨入夜喜而有作》是一首充满情感波动和细腻观察力的诗作。首联“打窗鸣雨忽来过,坐听欢呼杂棹歌。”描绘了夜晚突如其来的暴雨如何打破了宁静,而渔民们则用欢庆的歌声回应着这场雨。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接纳与欣赏。 颔联“沙口渡喧人语乱,柁头风急水声多。”进一步描绘了雨势之大以及环境之嘈杂,同时通过风急和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