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
【注释】 匏庵:地名,位于今江西上饶一带。东轩:指作者的住所。成:建成。留壁上:把这首诗挂在墙壁上。 吏静真成隐,居然市作郊。 缝隙墙中深嵌入房屋,危耸的树木巧妙地安巢。竹老穿篱过,棋清隔院敲。 竹竿老时穿篱笆而过,围棋盘清亮时从隔壁传来敲击声。一枝如可借,吾亦系吾匏。 如果这树枝可以借用,我也要用它来挂我的葫芦。 【赏析】 《偶过匏庵见东轩成留壁上》,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全诗以写景为主
【注释】君来方苦旱:你刚来时正逢旱灾。君去复穷阴:你离去后又降了大雨。畎亩苍生计:田野里的庄稼都快要枯死了。关山河独客心:关山阻隔,独自漂泊在外,心中愁苦。夜灯愁易尽:夜晚的灯火在风中摇曳,我忧愁的心情很容易消解。秋鬓老能侵:秋天的头发已白了一半,岁月不饶人啊。总道为官好:总是说当官是好事。驰驱恐未禁:但不知何时才能停息这种奔波劳累呢?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陈同年刚来时的天气状况
江水四千里,忆君情许长。 看花自开落,阅世几炎凉。 病觉衣裳懒,官嫌笔砚忙。 诗坛鏖战力,再接恐难当。 注释: 1. 江水四千里:比喻距离遥远,难以相见。 2. 忆君情许长:怀念之情深厚,无法忘怀。 3. 看花自开落:形容时间的流逝,花开花落,岁月变迁。 4. 阅世几炎凉:经历过世事的变化,对世间冷暖有更深刻的理解。 5. 病觉衣裳懒:因为生病而感到身体不适,懒得打扮自己。 6. 官嫌笔砚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的理解和分析,以及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其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 “月暗城鸦晓,风凉苑树秋。”意思是说,天黑了,城边的乌鸦在叫唤;秋风阵阵,使庭院里的树木瑟瑟发抖。 “陌尘红不动,山雨翠初浮。”的意思是说,路边的尘土被风吹得不动;山上的草木刚刚被春雨滋润。 “桑柘村村路,凫鹥处处洲。”的意思是说
【诗词原文】 种竹 剩买城中地,多应为此君。 凉生别院雨,绿满后溪云。 秋至不改色,梦醒时一闻。 廛居或未免,聊尔洗尘氛。 【注释】 1.剩买:多余的购买。 2.此君:指自己。 3.凉生:天气凉爽,雨水增多。 4.别院:别致的庭院。 5.绿满:绿色充满。 6.秋至:指到了秋天。 7.不改色:不改变颜色,保持本色。 8.尘氛:污浊之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城中心买了一片地,用来种植竹子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 其四 此地经年赤,川原熯欲烧。 夏畦初过两,秋麦仅宜荞。 岁歉租仍在,民贫业半凋。 纷纷汉使者,谁与驻征轺。 注释: 1.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 其四:这是第四首《中元谒陵遇雨》的诗。 2. 经年赤:这里指经过一年的干旱天气。3. 熯欲烧:形容土地干裂,像火烧一样。4. 夏畦:夏天的菜园子。 译文: 经过一年干旱,土地已经变得十分干裂,像火烧一般。夏天的菜园只剩下两棵蔬菜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诗的首句“胜国遗踪远”,即指宋室南迁后,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诗人在中元佳节,来到南宋故地,瞻仰遗踪,感慨万千。第二句“荒城旧筑存”,是说虽然已无金戈铁马,但当年营垒、堡垒依然存在。第三、四句“堞云随鸟尽,壕雨带沙浑”,“堞”是指城上女墙,“濠”是指护城河,都是军事防御设施。“塞马空南牧”,“塞马”指战马,“牧”指屯田,即驻军。“霄车竟北奔”,是说皇帝的车驾已经北迁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 其五》是明代文学家李东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该诗的逐句释义与译文: 1. 水浅车堪涉,桥危马畏过: - 释义:水流较浅,车轮可以轻松通过;桥梁危险,马匹也害怕经过。 - 译文:河水水位不高,车辆可以顺利通行;桥面危险,马匹也会避开。 2. 断碑空岁月,欹石半坡陁: - 释义:断壁残碑上只留下岁月的痕迹,倾斜的石头只有一半在坡上。 - 译文:断壁残垣仅存岁月印记
【注释】 “别苑”二句:意谓,皇帝的园林,是连成一片的。膏腴:指肥沃的土地。百万畴:指大片农田。宛苜蓿:指茂盛的苜蓿。汉骅骝:汉代名马。这两句写皇帝的园林和农田。 “地惜”二句:意谓,桑麻稀少,天公却偏于雨露,让庄稼丰收。惜:吝惜。桑麻:指农作物。天教:天公(指老天爷)偏于某事,即偏于某方。这两句写桑麻少而雨露足。 “兵资”二句:意谓,兵器物资与农业生产,朝廷都重视,要筹划周全。兵资:兵器物资
在分析诗歌内容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意图。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李东阳之手,主题为中元节谒陵遇雨的场景。李东阳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景观、国家地理以及历史传承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关塞连天险,河山毓地灵: 关塞(边疆的关口要塞)与天险(自然的险阻)相连,表现出地势的险要,而河山则孕育着大地的灵性,显示出自然界的壮丽与生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