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经年赤,川原熯欲烧。
夏畦初过两,秋麦仅宜荞。
岁歉租仍在,民贫业半凋。
纷纷汉使者,谁与驻征轺。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 其四
此地经年赤,川原熯欲烧。
夏畦初过两,秋麦仅宜荞。
岁歉租仍在,民贫业半凋。
纷纷汉使者,谁与驻征轺。
注释:
- 中元谒陵遇雨二十首 其四:这是第四首《中元谒陵遇雨》的诗。
- 经年赤:这里指经过一年的干旱天气。3. 熯欲烧:形容土地干裂,像火烧一样。4. 夏畦:夏天的菜园子。
译文:
经过一年干旱,土地已经变得十分干裂,像火烧一般。夏天的菜园只剩下两棵蔬菜,秋天收获的小麦只够勉强种植荞麦。因为收成不好导致租金还在收取,百姓生活贫困,农业收入减少了一半。那些前来视察的汉朝使者,有谁愿意留下来帮助解决这些困难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中元节(即农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称为盂兰盆节)期间所作,反映了农民在干旱、贫困中的困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首句“此地经年赤,川原熯欲烧”,直接描绘了旱情严重的现状,土地干裂如火烧,形象地表达了旱灾带来的痛苦。次句“夏畦初过两,秋麦仅宜荞”,则进一步揭示了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夏天的菜园只剩两棵蔬菜,秋天的小麦也只够勉强种植荞麦,说明农民的生活更加艰难。
第三句“岁歉租仍在,民贫业半凋”,指出由于收成不好导致租金还在收取,农民的生活更加困难,农业收入减少了一半,进一步凸显了旱灾给农民带来的沉重负担。
末两句“纷纷汉使者,谁与驻征轺”,则是诗人对于汉朝使者的讽刺。诗人认为,那些前来视察的汉朝使者,有谁会真正关心这些困苦的农民呢?他们只会袖手旁观,坐视不管。这种讽刺既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通过描绘旱灾下农民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同时,诗人以辛辣的语言讽刺了那些漠不关心的汉朝使者,展现了他的锐利眼光和独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