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
我们来解析诗句: 1. 百里山原路 - 描述了诗人正在行走的路径,是一条百里(或千里)长的山间小道。 2. 阴晴各一天 - 表示路途中天气变幻莫测,有时晴朗,有时会下雨,每一天都是如此。 3. 星装聊共载 - “星装”可能是指星光,这里指夜晚的银河或星星。“聊共载”意味着在星光的照耀下共同旅行。 4. 雨䌫不须牵 - “雨䌫”可能是描述雨滴挂在车上的情景,而“牵”则意味着需要牵引或支撑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斋夕寄体斋圭峰二学士 独宿清斋夜,思秋望雨心。 可人无一至,酷暑太相侵。 漫拟堂为玉,真愁地铄金。 病妨奔骏力,偃仰负冠簪。 注释: 斋夕:指晚上在斋戒的地方过。斋圭峰二学士:指的是两位学士。 独宿清斋夜:独自一人住在清静的斋室中的夜晚。 思秋望雨心:思念秋天和下雨的心情。 可人无一至:没有人能够到来陪伴。 酷暑太相侵:酷热的夏天非常侵袭身体。 漫拟堂为玉
【注释】 南国今丰邑:丰城是江西地名,今属南昌市。南国:指江南地区。 东曹古秩宗:秩,官名,古代称官吏的品级和等级;宗,主管。东曹,指尚书省中事曹、吏部曹等机关。唐时尚书省分六部,各部设尚书令、侍郎等职,为宰相之辅。这里说董圭峰任礼部侍郎。 学方推董贾,贤总让夔龙:董仲舒、贾谊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和政治家。夔:人名,传说尧时有夔,长于音乐,舜命为乐正。龙:指屈原。夔龙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贤者
通过注释可以了解每一句的含义和背景。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途次答圭峰学士用前韵二首·其二》的诗意、译文及其赏析: - 诗句解析: 1. “一水斜通县”:描述一条河流直通县城,给人一种直接而简洁的感觉。 2. “群峰碧绕陵”:群山环绕的山峰显得格外翠绿,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 3. “露袍沾宿草”:暗示着夜晚露水打湿了衣服,给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感觉。 4. “风麈散山蝇”:风吹过时
鞭鞵停下驱马,冠裳等候入陵。 野行返回夜晚的老虎,林卧起来秋天的苍蝇。 汉殿班头月,唐祠梦里灯。 仙寮有佳贶,持报恐无能。 注释: - 鞭鞵:驾驭马匹时使用的鞭子。 - 冠裳:指古代官员的服饰。候入陵:等候进入陵墓。 - 野行:在田野中行走。 - 林卧:在树林中休息。 - 汉殿:指汉朝的宫殿。班头:侍卫或仪仗人员中的前列。 - 唐祠:指唐代的祠堂。梦里灯:梦中见到的灯光。 - 仙寮:神仙的居所
【解析】 1. 第一句“岁逼中元夜”,点明时间。 2. “云轻欲雨天”,描绘了一幅天气多变的画面,暗示着作者内心的不安。 3. “使轺频复驾”,“轺”指使者所乘之车;“复”,再、又之意;“驾”,驾车。 4. “别袂近犹牵”,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态。 5. “凉阴”,阴凉,此处形容天色阴沉。 6. “两官三摄篆”,指作者身兼数职,承担着繁重的政务。 7. “愧负已经年”,“已”通“矣”。 【答案】
在唐代,诗歌不仅是文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也是反映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的重要载体。下面将根据文本内容进行逐句释义: - 长安一倾盖:长安,古代都城的名称,这里可能指的是董圭峰的所在地。“一倾盖”是一种古代的交际方式,意为两人初次见面时用帽子轻轻碰触对方表示友好。这一句描述了董圭峰与李东阳初次见面的情景,充满了古典文化的韵味。 - 二十五回秋:“二十五回秋”可能是指从秋季开始到结束,共计二十五次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西日照城东,飞蝗忽蔽空。 - 注释:西边的阳光照在城市东边。 - 译文:太阳从西边照射到城市的东面。 2. 声如挟风雨,势若走儿童。 - 注释:“挟”意为夹杂着,“走”指飞行。 - 译文:蝗虫飞行的声音像是夹杂了风雨的声音,它们的飞行之势就像小孩子奔跑一般。 3. 老眼何曾见,残年未拟丰。 - 注释:眼睛因年岁已高而变得迟钝。 - 译文:我的老眼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
【注释】 1. 剑阁:指四川剑阁县,古称剑州。 2. 巴江:即长江。 3. 六镇:指唐代安史之乱时在河北、山东等地设立的六个重镇,后成为藩镇。 4. 分臬:指划分行政区。 5. 社稷:指国家。 6. 乾坤:指天地之间。 7. 两事:指两件事。 8. 倚戈矛:倚仗武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诗人以“剑阁搀天起,巴江划地流”两句诗开头
东邻 多雨动经月,一凉先报秋。 注释:邻居家经常下着连绵的小雨,持续了一个多月;秋天一到,就感到一阵清凉。 赏析:诗人通过观察,得知邻居家中的雨水连绵不断,已经连续下了一个多月了,而秋天一到,天气就会变得凉爽起来。这种天气的变化,让诗人不禁想起了秋天的到来,也想到了自己已经到了中年,应该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乐趣。 爱花思种菊,望远却登楼。 注释:我喜爱花儿,就想种菊花,但看到远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