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一倾盖,二十五回秋。
玉佩随仙步,青衫识旧游。
通家儿女熟,爱客酒樽留。
却恨长江水,偏能送客舟。
在唐代,诗歌不仅是文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也是反映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的重要载体。下面将根据文本内容进行逐句释义:
- 长安一倾盖:长安,古代都城的名称,这里可能指的是董圭峰的所在地。“一倾盖”是一种古代的交际方式,意为两人初次见面时用帽子轻轻碰触对方表示友好。这一句描述了董圭峰与李东阳初次见面的情景,充满了古典文化的韵味。
- 二十五回秋:“二十五回秋”可能是指从秋季开始到结束,共计二十五次。这里的秋天象征着季节的变换,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这一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
- 玉佩随仙步:玉佩是古代贵族的象征,这里可能指的是董圭峰佩戴的珍贵玉佩。“随仙步”意味着随着神仙的步伐,这里的神仙可能指代的是某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或身份。这一句描绘了一幅高贵而神秘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董圭峰的身份和地位。
- 青衫识旧游:青衫是古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可能指的是董圭峰的衣着。“识旧游”意味着识别并怀念过去的朋友或经历。这一句表达了对过往友谊的珍视和对旧地的回忆。
- 通家儿女熟:通家,古代对同姓家族的称谓。“儿女熟”意味着彼此之间的关系非常熟悉,如同家人一般。这一句强调了朋友或熟人之间的亲密无间。
- 爱客酒樽留:爱,这里是喜爱或者珍惜的意思。“客”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客人或来访者。“酒樽留”意味着主人热情地招待客人,让客人留下。这一句展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对朋友的重视。
- 却恨长江水,偏能送客舟:却恨,这里表达了遗憾的情感,可能是对长江水流带走朋友的无奈。“偏能送客舟”意味着长江的水势特别猛烈,仿佛故意要把客人送走。这一句既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也表现了对自然界力量的无奈和感慨。
此诗不仅是对一次简单相遇的描述,更是对深厚友谊、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的一种体现。通过对长安、季节、服饰、友情等元素的描绘,诗人不仅抒发了对友人的离愁别绪,更展现了唐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深度。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价值,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