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诗句原文: 三贤堂废西湖上,文庙重营气宇新。 若得雪江相配享,方知创立是何人。 注释与赏析: - 三贤堂废西湖上:此句描述了曾经的三贤堂(可能是指古代书院中的一个建筑或设施)被废弃在风景秀丽的西湖之上。这里“三贤堂”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地点,代表着学问和道德的崇高追求。 - 文庙重营气宇新:接下来的句子转向描述新的文庙(可能是指用于教育和祭祀孔子的场所)的重建
诗句释义 1 西湖如画轩:这一句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即“西湖像画一般”。这里使用了一个修辞手法叫做借代,把西湖的美景比作一幅精美的画作。 2. 世间何处觅西湖:表达了一种困惑和寻求的心情,意思是在这个世界上,哪里可以找到像西湖这样的美景?这里强调了西湖的独特和难以寻觅。 3. 风月无边酒一壶:这一句描绘了一个人在这样的美景中饮酒的场景。这里的“风月”指的是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
【注释】 西湖城边水阁:在杭州西湖西北岸,即“孤山”之南。 即事:眼前之事,指眼前所见景色。 葛岭:在今杭州市西湖区,相传晋代王献之爱妾吴娃葬于此地。 伤悲:伤感、悲伤。 歌童舞女:指唱歌跳舞的歌女。 一带枯桩:一根干枯的树枝。 鹭鸶:水鸟。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杭州西湖边水阁饮宴时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繁华时代的怀念和伤感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西湖书院重建三贤堂 其二 诗句: - 堂上瞻三像,衣冠各俨然。 - 两朝贤太守,一代老诗仙。 - 棠影春风里,梅花夜月边。 - 西湖新学校,千载后同传。 译文: 在三贤堂的殿堂之上,我们可以看到三位圣贤的塑像,他们的服饰和仪态都表现得非常庄重而严肃。 这两位贤明的太守,一个是宋朝的,另一个是明朝的,他们都为治理西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位被称为“一代老诗仙”的诗人,他的诗歌才华横溢
下面是对《西湖早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多时不向柳边来,每个幽亭坐一回。 - 释义:长时间没有在柳树边停留,每次来到一个幽静的亭子便坐下一次。 - 译文:长久以来,我未曾在柳树下停留,每次来到一个幽静的亭子便坐下来休息一下。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欣赏,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柳树常被视为离别的象征,这里诗人通过“不向柳边来”暗示了自己对过往生活的告别
【诗句释义】 德人天游乐者全,亦以此乐均鱼鸢。 陶然亦复忘所乐,西湖澄澈如心渊。 管领西湖人不少,前后无如赵京兆。 至今画手画西湖,不着绿蓑人独钓。 胡为今夜月满湖,大船小船皆得鱼。 鱼登罔罟叫不得,那知老子今归欤。 滔滔京兆万人海,平地翻涛渺无盖。 活鱼之外尤活人,人在甘棠颂遗爱。 【译文】 德人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和快乐,他们与鱼鸟一起共舞。 我虽然也感到快乐,但更忘记了自己本来的乐趣。
又来上国看新元,细嚼梅花咽冷泉。 阿母在家年六十,孤儿为客路三千。 身居东海沧波上,心在西山落照边。 碧户朱门杨柳岸,不知归日是何年。 诗句注释与赏析: - “又来上国看新元”:再次来到繁华的国家(指宋朝)迎接新年的到来。 - “细嚼梅花咽冷泉”:品尝着梅花的清香,仿佛在品味着寒冷的泉水。 - “阿母在家年六十”:母亲的年纪已经六十岁。 - “孤儿为客路三千”:作为孤儿在外漂泊
【注释】 西湖:指杭州西湖。雪霁:雪停晴了。彦瞻:名不详,作者友人。 曾峦沓嶂杳难辨:曾山、层嶂(层层叠嶂)在迷蒙的雪色中难以辨认。 楼观:指高耸入云的山峰。疑有无:仿佛有,似乎没有。 饥雏:饥饿的小鸟。乳兽:哺乳动物。 啄木鸟:鸟类。 朝晡:早晨和晚上。 浮图:塔,这里特指塔顶的刹那。 琼琚:用玉做成的佩玉。 逡巡:徘徊。月出海角:月亮从海角升起来。 方壶圆峤: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圆峤
苏堤一带柳阴长, 西湖美景如画。苏堤,即苏东坡的堤岸,在杭州西湖边。柳阴长,形容苏堤上杨柳茂密,树影婆娑。这句诗描绘了西湖边的自然景色,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柳外西风特地狂, 西风吹拂着柳树,特别猛烈。西风,即西方的风,通常指秋风,这里特指晚秋的风。这句诗表现了秋天的特点:凉爽的西风拂过柳树,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晚泊孤舟古祠下, 傍晚时分,诗人泊船在一座古老的祠堂下
【注释】 山引千岩翠作堆:山峦连绵起伏,像无数青翠的山峰堆叠起来。 钟鸣楼阁晚云开:夕阳下钟声在楼上回响,仿佛云雾散去。 鱼吹鉴面晕痕蹙:水面上的鱼儿好像被风刮得乱动,水波涟漪使水面上显现出细微的纹路。 人过桥心倒影来:人走过桥中间,倒影随之出现在桥边。 要听剧谈飞木屑:希望听到关于戏剧中飞木屑的讲述。 便期携手上春台:希望与他一起登上春天的舞台。 世间刚有东流水:世间刚刚有了向东流淌的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