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小诗,描绘了西湖日暮的景象。全诗写景抒情,意境优美,语言清丽。第一句“渺渺春湖夕霭浮",写出了晚霞映照下湖水的美景;第二句“落花飞燕打兰舟”,描绘出游人乘着游船在湖中徜徉的悠闲情景;第三句“游人半入烟城去”,写出了游人已经离开了湖面,进入城市;尾句“月照笙歌上水楼”,描写了月光洒在水上,歌声飘荡在水上的情景。 【答案】 译文: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在湖面上(“渺渺春湖”二句)
西湖 清带月华涵竹户,冷澄秋色照禅衣。 滔滔润物知多少,极目寒波瀁落晖。 注释: 清带月华含竹户:清澈的月光像带着水珠一样挂在竹屋上。清带,形容月光清澈明亮,像带着水珠一样。 冷澄秋色照禅衣:寒冷、清澈的秋色映照在僧人的衣服上。冷澄,形容秋色寒冷清凉。 滔滔润物知多少:滋润万物的雨水像江河一样滚滚流淌,不知有多少。滔滔,形容水流汹涌澎湃的样子。 极目寒波瀁落晖:放眼望去,寒波荡漾
注释: 久雨初晴睡正长,春蛙鸣遍旧池塘。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久雨之后终于迎来晴天,心情舒畅地躺在床上睡觉的情景,同时通过描绘春蛙鸣叫、旧池塘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氛围。 小亭寂寞斜阳里,一阵东风过木香。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斜阳下的一个小亭子里独自欣赏风景,感受着东风拂面带来的清凉和舒适。这里,“小亭”和“东风”都是诗人观察和感受的对象,而“木香”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 赏析:
【解析】 此诗描绘了西湖晴日游景图,首联写西湖晴日美景,颔联写游人在湖上小路上徜徉,颈联写湖上的景色,尾联写游人在湖边的景致中欣赏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答案】 译文: 何处是春晴天好?西湖元巳朝(农历正月初八日)朝。 马嘶堤上路,船过柳阴桥。 敲竹鹤声起,弄泉花影摇。 坐看游客尽,烟水思迢迢。 注释: ①元巳:农历正月初一。 ②棹:船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晴日游景的小令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浅白深红几树花” - 浅白:描述花朵颜色浅淡,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 深红:描绘花朵色彩深沉而热烈。 - 几树花:数量词,表示不是很多,是点缀在自然中的几朵。 - 整体含义:诗人在西湖边看到几枝浅色和深色相间的花朵,为这宁静的景色增添了生动的色彩。 2. “波光浮动竹交斜” - 波光:形容水面上反射的光波。 - 浮动:动词,指水波轻轻荡漾。 - 竹交斜
诗句释义: 人道西湖一曲屏,只应真色画难成。 柳堤竹坞无穷意,更着荷花百媚生。 译文: 人们常说西湖就像一幅曲折的屏风,那美丽的景色仿佛无法用真实的颜色来描绘。湖岸边的柳树和竹林构成了无尽的意境,而那一池盛开的荷花更是美丽动人,如同百态妖娆的女子。 赏析: 首句“人道西湖一曲屏”,诗人以“曲屏”比喻西湖的美景,形容其宛如一幅精巧的屏风,将西湖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
诗句释义: 流水当阶山对门,拟寻茅屋住荒村。 谁怜九里松间路,犹有人间市井喧。 译文: 溪水潺潺流过台阶,山峦与房屋相对而立。我打算寻找一座茅草房子居住在这荒凉的村庄。谁能怜悯那九里的松林小道?仍有人声鼎沸的市集和喧嚣。 赏析: 本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热闹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间繁华的感慨。首句“流水当阶山对门”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个山水相映、风景如画的背景
【诗句释义】 十月平湖上,繁霜藻荇空。 柳枝横堕雨,波白细生风。 水鸟飞幽碧,寒花折浅红。 谁能尽一醉,灯火宿船篷。 【译文】 十月的西湖平静如镜,水面上的藻荇已经空了。 柳树的枝条被雨水打湿,湖面变得波光荡漾,微风吹动着湖面的细浪。 湖面上的鸟儿飞翔在幽深的碧绿中,而那些早开的花朵已经凋谢,只剩下浅红色的花瓣。 谁能和我一起畅饮到尽兴?让我们点亮灯火,在船篷下休息吧。 【注释】 - 十月
【注释】 1. 旧说西湖好:旧时有人曾说过西湖风景很美。 2. 春来更一游:春天来临之际,我决定再次游览西湖。 3. 林逋山际宅:林逋(967-1028),字君复,北宋著名文学家,隐居杭州孤山,著有《林和靖诗集》。他住在孤山上,因此称他的居所为“山际宅”。 4. 苏小水边楼:苏小小,即苏小小楼,是唐代杭州有名的酒楼,因苏小小而得名。 5. 行密柳堤闹: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君主;柳堤
注释:高价租船来西湖游玩,那些穷愁潦倒的人哪敢和风流人物相斗。 西湖里有多少悠闲的春水,却不肯清洗中原二百州。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国家危机四伏的现状。最后一句“不洗中原二百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他担心这些美丽的景色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