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干
【注释】 君:你。寒衣:冬天穿的衣物。庭前树:指庭园中种植的植物。人未归:意谓人已远行,未归来。 【赏析】 “君不来”是说诗人思念远方的人,盼望他们早日归来。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远路东西欲问谁”,言外之意是诗人想向远在天边的亲人探听消息,但不知道该向谁问。诗人用“欲”字,写出了其迫切的心情。 “寒来无处寄寒衣”,言外之意是天气寒冷时,不知该把衣服寄往何处
江南闻新曲 席上新声花下杯,一声声被拍声摧。 乐工不识长安道,尽是书中寄曲来。 注释: 江南闻新曲——在江南听到了新的乐曲(新声),在酒席中听到美妙的歌声和酒杯碰撞的声音(花下杯)。 席上新声花下杯——在酒席上欣赏到美妙的新乐曲(新声),在花下喝着酒杯。 一声声被拍声摧——每次琴声都被拍子打断,就像被击打一样。 乐工不识长安道——乐工们不认识通往长安的道路。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 注释: - 昨日草枯今日青: 描述时间的快速流逝,昨日枯萎的草地,今朝已变得生机勃勃; - 羁人又动望乡情: 指因思乡心切而不断回望故乡的人。"羁人"指长期在外的人,"望乡情"表达深切的思乡之情。 赏析: 通过对比昔日与现在的景色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时间的无情流逝感。 2.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注释: -
我们分析这首诗的格式要求: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同时在译文中包含必要的关键词注释。最后,附上赏析。 解析与翻译: 第1句:“邃岩乔木夏藏寒,床下云溪枕上看。” - 解释:这句诗描述了宝林寺内的自然环境。"邃岩"意味着深深的山洞,"乔木"指的是高大的树木,而"夏藏寒"则表达了夏天虽然炎热,但这里却有着凉爽的气息。"床下云溪"形象地描绘了床下方流淌着云溪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清凉的感觉。 -
注释: 讦直上书难遇主,衔冤下世未成翁。 ——指责直言不讳的官员很难得到君主赏识,含冤而死的人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琴尊剑鹤谁将去,惟锁山斋一树风。 ——琴、剑、鹤等象征高雅之物无人带走,只留下山斋中的一棵树随风摇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艰难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讦直上书难遇主”意指直言进谏的官员很难得到君主的赏识,而“衔冤下世未成翁”则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中遭遇冤屈
题玉笥山强处士 酒里藏身岩里居,删繁自是一家书。 世人呼尔为渔叟,尔学钓璜非钓鱼。 注释:你隐居在山中,生活简朴,像一本没有繁文缛节的家书。世人称你为渔翁,但你学的是钓璜而不是真正的钓鱼。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诗。诗人以“渔”来比喻处士,用“钓璜”来赞美处士的高洁品质。 “酒里藏身岩里居,删繁自是一家书。”这句诗的意思是:隐居在山里,生活简简单单如同一本书,没有繁杂的世俗纷争。 “世人呼尔为渔叟
题松江驿 便向中流出太阳,兼疑大岸逼浮桑。 门前白道通丹阙,浪里青山占几乡。 帆势落斜依浦溆,钟声断续在沧茫。 古今悉不知天意,偏把云霞媚一方。 注释: 1. 便向中流:形容水流如江河一样,向着中流而去。 2. 太阳:这里指太阳的光芒或者阳光。 3. 大岸:广阔的江岸,比喻宽阔的陆地。 4. 浮桑:古代神话中的三株神树,常被用来象征生命和永恒。 5. 丹阙:红色的宫阙,通常用来形容帝王的居所。
【注释】 宁国寺:在今安徽宣城,唐时建。深僻孤高无四邻,白云明月自相亲:诗人以宁国寺为景,描写了它远离尘嚣、清静幽寂的意境。深僻孤高无四邻:指宁国寺周围没有邻居,环境十分幽静。白云明月自相亲:指山中白云与明月相伴,相互亲近,诗人以此形容宁国寺四周景色之美。海中日出山先晓,世上寒轻谷未春:诗人将宁国寺比作海中之岛,山中之峰,用“海”来比喻宁国寺,用“世”来比喻人间世界。日出山先晓
出东阳道中作 马首寒山黛色浓,一重重尽一重重。 醉醒已在他人界,犹忆东阳昨夜钟。 注释: 马首:马的头;指代诗人自己。寒山:指山色苍茫,冷峻如画的群山。黛色:青黑色的颜料,这里比喻青山之色。一重:一层。尽:完。 译文: 马首向着苍茫的群山望去,那群山的苍翠色彩浓重得几乎化不开。层叠的山峰层层叠叠,似乎永无尽头。我在这山中迷醉,醒来后发现自己已身处别人的世界;我依然记得昨晚在东阳听到的钟声。 赏析
【解析】 “少小”意为“小时候”;“君”指“你”;“细话”是“细说的话”;“胜家书”是指胜过家信;“乡中”即“故乡”;“垂钩不钓鱼”是指垂钓的人不去钓鱼(意:不要被名利所迷惑)。 【答案】 诗句释义:我们从小感情就很好,听你说话比书信更亲切。如今你到了故乡去,我要告诉你:我不再像从前那样,在河边垂钓了。 译文:我们从小感情就很好,听你说话比书信更亲切。如今你到了故乡去,我要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