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干
【注释】 《题盛令新亭》: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春天,时诗人在扬州。 ①举目:抬头眺望。 ②存思:思念。 ③小天台:意谓小楼或小阁。 ④嘉果:美果,美味的水果。 ⑤枝去:即“枝去”为动词,表示摘取。 ⑥名花寄种来:意思是把美好的花朵移植过来。 ⑦春物:指春天的景物。 ⑧健笔:健壮的笔力。 ⑨丛杯:指酒杯丛聚。 ⑩此中:此处,这里。 ⑪逍遥事:自在闲适的事。 ⑫计日应为印绶催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行舟剡溪,沿途所见所感的七律。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情趣和高洁的品格。 首联“截湾冲濑片帆通,高枕微吟到剡中。”意思是说在剡溪截弯取直的地方,船帆穿过急流,诗人安然入睡,醒来后吟咏着继续前行。这里的“截湾冲濑”指的是船夫在剡溪截弯取直,通过激流;而“片帆通”则是指小船穿越激流。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旅行过程中的从容与安逸,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水墨松石 三世精能举世无,笔端狼籍见功夫。 添来势逸阴崖黑,泼处痕轻灌木枯。 垂地寒云吞大漠,过江春雨入全吴。 兰堂坐久心弥惑,不道山川是画图。 注释: 世世代代精湛的技艺,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笔端狼籍,形容笔法自然流畅。 添来势逸阴崖黑,泼处痕轻灌木枯。 垂地寒云吞大漠,过江春雨入全吴。 兰堂坐久心弥惑,不道山川是画图。 译文: 世世代代精湛的技艺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诗句在前,译文在后。每句诗句后面都附上关键的注释。最后给出对整首诗的赏析。 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 第一句:“一石雄才独占难。” 这句意味着某人有着非凡的才华,以至于难以与他人相比。 第二句:“应分二斗借人寰。” 这里的“二斗”可以理解为两倍的份额,暗示着这个人应该得到更多的赏识和赞誉。 第三句:“澄心不出风骚外。”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人的心是清明的
【注释】 东山:即庐山。 遥夜:指深夜。 被云迷:被云雾遮蔽。 松岛:指庐山上的瀑布,因水声如打雷,故称之。 稻畦(qí):田里的水沟。 素色:白色。 三伏雪:指夏天降下的雪,说明瀑布的飞流直下,有如冬天的飞雪。 馀波:瀑布留下的溪水。 真宰:指自然界的力量。 杂淤泥:指水流在山间穿行时冲刷出的泥土。 【翻译】 深夜看瀑布,好像月光照射着它;早晨起来看不见了,因为云雾把它遮住了。 瀑布挂在山岩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全诗如下: 送缙 相看不忍尽离觞,五两牵风速去樯。 远驿新砧应弄月,初程残角未吹霜。 越山直下分吴苑,淮水横流入楚乡。 珍重郤家好兄弟,明年禄位在何方。 注释: - 相看不忍尽离觞:形容彼此之间舍不得分开。觞:酒杯。 - 五两牵风速去樯:形容船儿被五两酒力所驱动,速度极快,像是要飞一样地离开船舷。 - 远驿新砧应弄月:指远处的驿站传来的捣衣声
【注释】 东南云路落斜行,入树穿村见赤城。——指天台山。东南云路:指通向天台的山路。落斜行:指山势曲折蜿蜒。赤城:天台的别称。 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指天台山到处都长着药草,处处都能听到泉水的声音。 映岩日向床头没,湿烛云从柱底生。——形容山中景色奇丽。映岩:山峰倒映在水里。湿烛:指山中的泉水,像蜡烛一样燃烧,把周围的景物照亮了。云从柱底生:意思是山上的云彩好像从石柱下面生长出来的
【注解】 雪中寄李知诲判官:在雪天写给李知诲判官的诗。李知诲,唐宪宗时宰相,字公垂。判官,官名,唐代于州郡设官佐,称为“判官”,以副长官之职,掌文书及接待宾客等事。 聚散联翩急复迟,解将华发两相欺。 虽云竹重先藏路,却讶巢倾不损枝。 入户便从风起后,照窗翻似月明时。 此时门巷无行迹,尘满尊罍谁得知。 【赏析】 此为咏物抒情诗。作者通过描写竹子和鸟儿的相互依存、互相欺骗,比喻人世间的聚散离合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以及语言的综合表达运用能力。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绝句逐句解释,并给出注释,最后附上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根据关键词语作答,最后写出自己的赏析。注意答题时不能出现错字。 本题中,“震泽风帆归橘岸”中的“震泽”指的是吴江,这里代指钱塘;“水府抵城根”中的“水府”,指海神的住所;“了达无牵束,竹径生苔掩竹门”的意思是:心如明镜,不挂一丝牵挂
注释: 野禽没有察觉到巢枝不稳固,小孩却已经担心小径上的竹子会被折断。 半夜里忽然明亮并非月色正午,庭院前忽然放下被褥因为春光催促。 碎花若进入樽中倒映其中,清新的香气应归笔底流淌而来。 深拥红炉听神仙乐曲,忍心让忧愁坐上画卷中的寒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友人薛郎中的一首七绝。诗中描写了诗人对雪夜的感慨,以及他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态度的态度。 首句“野禽未觉巢枝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