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干
晓角 画角吹残月,寒声发戍楼。 立霜嘶马怨,攒碛泣兵愁。 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 罢闻三会后,天迥晓星流。 注释: - 画角:一种装饰有图案的乐器,通常在古代用于号令或信号。 - 吹残月:形容声音悠长而凄清,仿佛从月亮上吹出的。 - 寒声发戍楼:寒冷的声音从戍楼(边关)传出,表达了边关的艰苦和孤独。 - 立霜:形容马在严寒中站立不动,形象地描绘了士兵的忠诚和坚守。 - 嘶马怨
【注释】 客行:客游在外。 藕叶缀为衣,东西泣路岐:荷叶上露珠凝结成水滴,滴落在身上,好像穿着雨衣一般。“东西”指左右,指在旅途中分不清方向。 乡心日落后,身计酒醒时:故乡之情,直到太阳落山后才感到;而身外之事则需到酒醒后才能解决。 触目多添感,凝情足所思:眼前所见的景物都增添了我许多感触。 羁愁难尽遣,行坐一低眉:羁旅之愁难以排解,所以坐着也低着头。 【赏析】 这是一首写羁旅怀思的诗
滁上怀周贺 就枕忽不寐,孤怀兴叹初。 南谯收旧历,上苑绝来书。 暝雪细声积,晨钟寒韵疏。 侯门昔弹铗,曾共食江鱼。 注释:在滁州的时候,我突然失眠了,心中不禁感慨叹息。我收拾起旧历,却再也得不到来自上京的书信。夜晚下着小雪,声音细微,清晨时分,钟声悠扬,但都显得那么疏远。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一同在侯门里弹着铗唱着歌,也曾一起享用着美味的江鱼。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首句写夜深仍不能安眠
【注释】 汶上:地名,在今山东泰安县。王明府:指王锡之。任:官职。故乡:家乡。佩铜章:佩带官印。移家尽:家人全部迁走。闾阎百战伤:百姓遭受多次战争的创伤。背关:离开家乡。余草木:留下一片荒凉。出塞:远去边塞。遗老:年老的人。应:应该。知君不下堂:知道你不在家时,他们也会相互祝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王锡之将要离任赴汶上(今山东省济南市),诗人特地写了这首诗相赠。全诗以“何时到故乡”开首
注释: 冬日 烧火掩关坐,穷居客访稀。 冻云愁暮色,寒日淡斜晖。 穿牖竹风满,绕庭云叶飞。 已嗟周一岁,羁寓尚何依。 译文: 冬日 点火烧柴关门坐着,偏僻的住所客人来访稀少。 冻结的云使暮色更加愁苦,寒冷的太阳斜射在天空中。 穿透窗户的竹风吹得满屋子,环绕庭院的云叶飘来飞去。 已经度过了一个新年,寄居在这里还有什么依靠
送从兄郜 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 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 注释: 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道路本就无边无际,我们又将在哪里才能遇到知己呢?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 时光荏苒,不要虚度光阴,岁月不等人,白发也不宽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 —— 在郊外的小河边
诗句原文: 文战偶未胜,无令移壮心。 风尘辞帝里,舟楫到家林。 过楚寒方尽,浮淮月正沈。 持杯话来日,不听洞庭砧。 注释解释: - 文战偶未胜:指科举考试中未能取得理想成绩。 - 风尘辞帝里:描述离开繁华的京城,踏上回家的道路。 - 舟楫到家林:乘坐船只回家。 - 过楚寒方尽:通过楚国(通常指南方)时,寒冷已逐渐消散。 - 浮淮月正沈:经过淮河时,月亮正在沉没。 - 持杯话来日
以下是对《送姚舒下第游蜀》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蜀路何迢递,怜君独去游 - 蜀路何迢递:描述了通往四川的道路遥远而曲折。 - 怜君独去游:表达了诗人对姚舒独自旅行的同情和理解。 - “怜”:表示同情或惋惜的情感。 2. 风烟连北虏,山水似东瓯 - 风烟连北虏:描绘了北方的战火连绵不断,如同烟雾一般。 - 山水似东瓯:比喻四川的山水之美,如东瓯般秀丽。 - “似”
君不来 闲花未零落,心绪已纷纭。 久客无人见,新禽何处闻? 舟随一水远,路出万山分。 夜月生愁望,孤光必照君。 诗句释义: 1. 君不来:表达了诗人对某人的思念和期待。 2. 闲花未零落:描述了春天的景象,花儿盛开却尚未凋谢,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美好。 3. 心绪已纷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可能是忧愁、思念等。 4. 久客无人见:暗示了诗人长时间处于他乡,缺乏亲人或朋友的陪伴。 5.
诗句:“江流盘复直,浮棹出家林”。 译文:江水环绕盘旋又直率,小船驶离了家园的岸边。商洛路仍然遥远,山阳城已春意盎然。青云之中或有希望,白发尚能免受侵凌。才华短浅难以推荐,终究徒劳令郭子心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江水、船只和季节变换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未知前途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憧憬。诗人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捕捉了旅途中的微妙情绪,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