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七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红楼疑见白毫光,寺逼宸居福盛唐。 这句诗描绘了一座寺庙的辉煌景象。红楼指的是红色的建筑,可能是一座宫殿或者寺庙,而白毫光则形容这座建筑在月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里的“寺逼”可能是指寺庙的位置靠近皇宫或者皇室住所,给人一种皇家气息的感觉。同时,“福盛唐”则表示这个地方的繁荣和昌盛。 支遁爱山情谩切,昙摩泛海路空长。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首先读懂全诗,把握诗意,然后抓住诗句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遥同杜员外过岭”的意思是:在遥远的距离中和杜审言一起越过山岭。“洛浦风光何所似”的意思是:洛阳一带的风光又与别处相似呢?“崇山瘴疠不堪闻”的意思是:高山上的瘴气令人难以忍受。“南浮涨海人何处”的意思是:向南渡过大海,又有谁可以到达呢?“北望衡阳雁几群”的意思是:向北远望衡阳的雁阵
【注释】万里:形容路途遥远。戎机:战争。关山:指边远险要的山河。朔气:北方寒冷的风气。传金柝(tuò):军中报时,用铜壶煮铁水,水尽则漏下铜片,发出清脆的声响,叫“金柝声”。柝,古代军用的铜壶。朔气:北方寒冷的风气。寒光照:寒光照射。铁衣:铠甲。 译文:奔赴战场从军,翻越重重的高山大河如飞一般迅速。北方寒冷的风吹透战袍,寒光映照着身上穿着的盔甲。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边塞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龙池篇》。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壮丽的景象,龙在池中跳跃,仿佛变成了一条龙,而它的飞翔象征着龙的精神或品质。"龙德先天"意味着龙的德行超越了自然法则,不受天意的限制。"天不违"则表达了这种超越性得到了宇宙规律的认可和支持。 2.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芳郊绿野散春晴,复道离宫烟雾生。 杨柳千条花欲绽,蒲萄百丈蔓初萦。 林香酒气元相入,鸟啭歌声各自成。 定是风光牵宿醉,来晨复得幸昆明。 译文: 在芳草萋萋的郊外,春光明媚、阳光和煦,天空万里无云,大地一片翠绿;皇家花园里的复道上,离宫里的烟雾缭绕而生。 柳树千万株,花朵就要盛开了;葡萄藤蔓儿长到百丈高,新叶郁郁葱葱。 香气袭人,酒气扑鼻,仿佛大自然的气息与酒香融合在一起
【注释】: 兴庆池侍宴应制:侍立在兴庆池边,为皇帝举行宴会而作的诗。 碧水澄潭映远空,紫云香驾御微风。——以碧水、澄潭、紫云、御微风来描写皇宫中的景色和气氛。 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用神话传说的手法来赞美长安城的宏伟壮丽。 向浦回舟萍已绿,分林蔽殿槿初红——描绘了春天里湖面上飘满的绿萍,和宫殿周围茂密的树木及花朵的颜色和景象。 古来徒羡横汾赏
南山巍峨,直通皇家宫禁;北阙高耸,与青翠的山峰遥相呼应。 岭上楼台,如千座地起;城中钟鼓,四天都听闻。 香山寺内,旃檀阁里,皇帝车辇经过;晴林鹦鹉,采花嬉戏。 愿以圣酒,参于醍醐之味;将那长安,比作秋汾之畔。 注释: 1. 从幸香山寺应制:皇上到香山寺去游玩并作诗。 2. 南山奕奕通丹禁:指南山(终南山)雄伟壮丽,直通皇宫禁苑。 3. 北阙峨峨连翠云:指北阙高大宏伟,与青翠的山峦相接。 4.
【注释】 金舆:指皇帝的车。彩殿:指皇帝的宫殿。行漏:古代计时器,用铜壶滴漏来计算时间。六膳:指仙人的饮食。玉女:指仙女。三浆:指仙女的饮料。纡道:指曲折的道路。太室:指中岳嵩山。真图:指仙境。 【赏析】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一诗是唐玄宗时诗人王之涣所作。这首诗描写了皇帝在嵩山石淙游览的情景。 首两句写皇帝车驾从天而降,来到晴空中碧水环绕、绿树掩映的石淙。 后两句写皇帝在这里饮仙食神,观赏仙境
人日重宴大明宫赐彩缕人胜应制 拂旦鸡鸣仙卫陈,凭高龙首帝城春。 千官捧黼帐前寿,百福纷香奁里人。 山鸟初来犹怯啭,林花未发已偷新。 天文正应韶光转,设报悬知用此辰。 注释: 拂旦:拂晓,早晨。 鸡鸣:指天刚亮时的声音。 仙卫:神仙般的警卫。 龙首:形容高大,如龙头般。 黼(fǔ)帐:绘有斧形图案的帷帐。 设报:设置报时用的仪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开元二十年正月一日重宴大明宫时所作
【注释】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应和皇帝春天初幸太平公主南庄的诗。 主家山第:指公主的府第,即山居别墅。 翠微:翠色青翠如微云,这里借指山中景色。 买地铺金曾作埒(lie):指在山脚下买地建造房屋,用黄金铺设地面,并做成埒道。埒是古代一种土筑的长方形障碍物。 寻河取石旧支机:指从黄河里打石头用来支撑机器。 云间树色:指山上树木的色彩。 竹里泉声百道飞:指竹林里泉水的声音如同百条飞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