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汝燮
巫山一段云 窗外莺声碎,池边草色新。 一弯淡抹远山痕。 低敛似眉颦。 插鬓花愁瘦,熏衣麝怕温。 东风吹老眼前春。 肠断倚楼人。 注释解析: - 窗外莺声碎:描绘了春天景象,窗外的黄莺儿在树枝间欢快地鸣叫,仿佛是碎玉般清脆悦耳。 - 池边草色新:指春季的池塘边,新长的野草呈现出生机勃勃的颜色,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一弯淡抹远山痕:用“淡抹”形容远山的轮廓若隐若现,如同淡淡的墨迹
译文: 独自凄凉地倚靠在玉兰树下, 懒得整理旧日的钗钿。 许多闲事,才添香屑,又上琴弦。 不要搅乱鸳鸯的美梦, 池畔正有两只鸳鸯双眠。 层层波浪,千条菰丝, 几个荷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独自一人,在寂寞的夜晚,静静地坐在玉兰树下,看着周围的风景。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忧郁和哀愁,仿佛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然而,现实的残酷却让他感到无力和无奈。 诗的开头
【注释】 ①天仙子: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天仙子令”、“天仙子序”、“天仙子引”。双调,九十七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三平韵。②罗幕(mù):用罗纱等做成的帷幕。③漏残:漏壶滴水已经滴完。④前夜梦儿空记省:前晚上做的梦都不记得了。⑤卸头灯背未眠时:卸掉头饰,背着手,还未睡醒的时候。⑥并:紧挨着。⑦肩还并:肩膀也紧靠着。⑧双双屏上影:指屏风上的两个影子。 【译文】
浣溪沙 袖底红巾裹指尖。 不弹珠泪向花前。 怕花憔悴损花颜。 满院尚留香宛宛,隔帘初住雨纤纤。 苔痕青到茜裙边。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 袖底红巾裹指尖:袖子里的红色手帕包裹着手指,指缝中夹着一朵花。 不弹珠泪向花前:不忍心在花儿面前流泪。 怕花憔悴损花颜:担心花儿因为自己的眼泪而凋谢。 满院尚留香宛宛:庭院里还有淡淡的花香。 隔帘初住雨纤纤:隔着帘子,看到雨滴落在细长的柳条上。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柳永的《扬州慢·呈郑王》。全诗如下: 香袖长垂,翠楼闲倚,卷帘十里新晴。 听新腔水调,正夜月初生。 几回过,临江竹径,隔烟回首,曾认青青。 算芳春、好景淮南,第一扬城。 而今寂寞,剩红桥,波影空横。 自烂漫花霏,风流梦觉,莫最多情。 三十六宫禾黍,墙高处、古树云平。 更雷塘,凄雨孤舟,愁绝残更。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以下是对关键句子的注释与赏析: 注释 1. 香袖长垂 -
【解析】 1. 暖:形容词作名词用,指温暖。 2. 昨:昨天。 3. 寒:冷。 4. 忙:急。 5. 一霎:一会儿。 6. 檀奴:檀香的美女。《旧唐书·舆服志》:“(唐代)妇人首饰以金银、珠玉、翠羽及翡翠为饰。”又:“钿,妇人之首饰也。”“檀”,即檀香木。此句指美人。 7. 游倦初还:游玩得累了刚刚回来。 8. 倩画春山:请人画春天的山水。 9. 赏析:本词写美人对花的喜爱
杨汝燮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字湘槎,生活在道光年间。他的文学成就在清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以其《扬州慢》、《浣溪沙》、《清平乐》等作品广受赞誉。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杨汝燮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字湘槎,生活在道光年间。他的文学成就在清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以其《扬州慢》、《浣溪沙》、《清平乐》等作品广受赞誉。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