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回
这首诗是一幅画的题诗,通过绘画的形式赞美了罗汉的形象和技艺。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 1. 一释迦佛起天竺,罗汉五百又十六。中华止绘十六僧,贯休十八老笔续。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位释迦佛在天竺兴起,然后有五百零一个罗汉,再加上十六个僧人。这是中国的画作中常见的描绘方式。贯休是唐代的一位画家,他的画作以精湛的技艺著称。 2. 千无万无无更无,芥子须弥一扫俱。阿字义门总深入,画图岂止伐颛臾。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分析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关注重点词语、关键句子的赏析,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 本诗内容是诗人对真西山、魏鹤山两位学者的赞美与推崇。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小节,前四句是第一小节,后四句是第二小节,结构形式上采用了排比。 “我爱真西山”一句,点出自己爱的是真西山。作者对真西山的赞美有两个方面:一是真西山的学问深厚
学诗吟十首 吾性能忍穷,所以不仕宦。 两纪加一载,考槃歌在涧。 当车稳杖屦,当肉饱藜苋。 虽然鲜欢娱,终不堕忧患。 忆昔四十九,奏书似台谏。 请剑斩佞臣,此贼罪恶贯。 倏忽三十秋,往事如梦幻。 不死逾八旬,几度见宾雁。 注释: 吾性:我的性格。能忍:能够忍受的。穷:贫穷,这里指困顿。 故:因此。 以:因。 所以:之所以。 不仕宦:不做官。 两纪加一载:两年后又一年。纪,十二年为一纪;载
诗句释义: 1. 离骚谓绝响:指屈原的《离骚》是一首非常独特的诗,它的声音已经消失,不再被世人所传唱。 2. 此道传人心:此道指的是诗歌之道,它通过人们的内心传承和流传。 3. 外物有鼎革:外物指的是世间万物的变化,鼎革则是指重大变革。 4. 能言无古今:能够表达出永恒不变的话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 曹刘与陶谢:曹指曹操,刘指刘备,陶指陶渊明,谢指谢灵运
解析: 诗句解释: 1. “学诗吟十首” - 这可能意味着某人创作了一组关于学习写诗的诗歌。 2. “宋诗孰第一,吾赏梅圣俞” - 这里提到了宋代的诗人中谁是最佳,并特别提到梅尧臣(Mei Yaowen),可能是一位著名的宋代诗人。 3. “绰有盛唐风,晚唐其劣诸” - 这里提到盛唐和晚唐的风格,盛唐通常指唐朝的黄金时期,而晚唐则是指唐朝晚期,两者都有各自的特色但被此比较。 4.
这是一首非常有趣的七言古诗。首先,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1. 上古包羲卦初画,五行之金刀为革。 - "上古包羲卦":指的是古代的八卦和六十四卦。 - "五行之金刀为革":这里的五行为金、木、水、火、土,而"金刀"指的是金属制的刀,"革"则是指皮革。在这里可能是比喻这些元素通过某种方式结合成一个新的概念或符号。 2. 两仪四象生□□,□初一圈为太极。 - "两仪四象生□□"
承天寺一碑,宜州万里走。 “承天寺一碑”指的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墓碑,而“宜州”是地名,位于今广西境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后山与简斋,各年四十九。 这里的“后山”是指李贺的坟墓所在地,而“简斋”则是指他的书房。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先辈们的年龄差距,表达了对前辈们的敬仰之情。 李杜俱有厄,郊岛终不偶。 “李杜”是指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而“郊岛”则指的是白居易的别号
下面是对《学诗吟十首》的逐句释义: | 第1句 | 我读渊明诗,不忍复去手。 | 译文 | 注释 | |---|---|---|---| | 诗句解释 |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方回所写,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诗歌的热爱和难以割舍的情感。| 渊明(指陶渊明),古代著名的诗人,以其高洁的人品和优美的诗歌著称。| 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隐逸的生活方式和清新的田园诗闻名于世。| | 第2句 |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学诗吟十首 - 这组诗是一组关于学习诗歌的短诗,可能是杨氏(作者或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 2. 杨氏昔为我,老子实似之。墨氏昔兼爱,释迦亦如之。孟子辟杨墨,有功此一时。 "杨氏"可能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哲学家杨朱,"老子"指老子,即李耳,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这里提到了三位不同的思想家及其相似之处。 3. 墨氏 - 指的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兼爱、非攻。 4.
【解析】 此诗为一首咏物抒怀之作。首联写诗人寓居侍郎桥上,夜卧闻五德;颔联写诗人不眠,东望逆曙色;颈联写南望三茅阁,破黑暗;尾联写倚阑人四海谁我识和不能续朱晦翁道脉。全诗借咏古贤之遗事抒发诗人的感慨。 【答案】 学诗吟十首 我寓侍郎桥,夜枕闻五德。 四更即不眠,东望逆曙色。 南睨三茅阁,千灯破暗黑。 百八仙林钟,鼍龙吼其北。 繄此倚阑人,四海谁我识。 未能朱晦翁,乡邦续道脉。 桐江刻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