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回
【注释】 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读朱文公年谱至天大明赋十二首 其一:在正月十九日四更起床阅读朱熹的《朱文公年谱》读到天亮,赋有十二首诗。其一是第一首。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四更起床阅读《朱文公年谱》,直到天亮,赋有十二首诗的第一首。 “夜寐若无三斗酒”的意思是:夜里睡觉好像喝了三升的美酒,毫无睡意。这是说:我在深夜四更时分起床,开始阅读朱文公的年谱。“夙兴不待五更钟”的意思是:我早起的时候
【注释】 村路:乡村小路。呼:呼唤。老朝奉:自称年高德劭,受人尊敬的人。真公:真宗皇帝的庙宇,指皇家。真相自难诬:真相难以欺骗自己。非相非公亦好谀:既不是宰相也不是公,也是喜欢阿谀奉承之人。谁:是谁。忽:突然,没有预兆。谓:认为……是。赝:假货。称呼:尊称。 【赏析】 这首七绝诗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对真宗、仁宗二帝的崇敬之情。 “村路有呼予老朝奉者”,这是全诗第一句,写有人称我为“老朝奉”
湖头准拟赏新晴,雨过风号万马声。 宋玉未夸巫峡梦,杜陵翻作渼陂行。 注释:在湖边计划欣赏新的晴朗天气时,雨过天晴,风吹动万马奔腾的声音。 没有十天的晴朗天气,就像宋玉未能夸赞的巫峡梦境一样,杜甫在这里却创作出了《渼陂行》这样优美的诗篇
【注释】桐花:春日开花的桐树。子规:杜鹃鸟,鸣声哀怨,古人常以它比喻离别之情。王孙:贵族公子。见事:遇到事情。何迟:多么迟缓。凭仗:凭借。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人生无常、青春不再的感慨。 首句“怅惜年光怨子规”,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子规是一种鸟类,鸣声哀怨,常常被用来比喻离别之情。诗人在这里用“子规”来比喻自己
孙廷玉藏有李仲宾的墨竹 李仲宾的笔触中蕴含着君子般的品格, 孙廷玉心中敬仰正直的人。 更增添紫阳虚叟的诗句, 两位贤者的精神熠熠生辉
【注释】: 乙酉年,即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重九,指重阳节。赊,赊欠,这里指赊酒买菊花。无钱不可赊,意为没有钱就买不到菊花。穷居犹胜走天涯,指贫穷的居住地也比流落他乡好。晴轩小圃篱门掩,晴轩,即晴朗的窗户。小圃,即小园圃。篱门掩,篱笆门掩上。时有人来觅菊花,时常有人来这里摘取菊花。 【赏析): 这是一首写重阳节的诗,描写了一个贫穷的读书人独自在窗前欣赏菊花的情景。全诗语言平白朴实
注释:书写符咒和水,这些事都是多余的,修炼辟谷和熬制炼丹也是苦心劳神。我闲来无事,常常读书饮酒,好的时候也会弹琴一曲。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汪庭芝高士隐居严州的生活情景。诗中表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
【注释】 探菊二首 其二:此诗为作者在洛阳时所作,写诗人赏菊的情景。 心最怜(lán):心中最爱。怜,爱。 渠旱菊苗:指菊花。渠,通“菊”。 蕊青(ruǐ)如粟(sù):花蕊像小米一样青白色。 间(jiàn)如椒(jiāo):花朵像花椒那样红艳。 小劳:稍微费力。汲井:打水。 何妨:有什么妨碍。 有酒吾着(zhe,着同“着”)酒浇(jiāo,浇同“浇”):有酒就喝吧。着、浇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审清题目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赏析”,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的重要语句来分析。“官无大小各分忧”,意思是说,不论官职大小,都应该为国家担忧,为百姓着想;“可但专为七尺谋”意思是说,不要只为自己谋利益,要为国家和人民着想。“说着此身便非是”,意思是说,我这样说,自己都觉得不合适;“寄声多谢薛嘉州”
【注释】 □:地名。□军:古时军队的一支部队,泛指军队。 不复:不再。 过前村:路过前面的村庄。 【赏析】 这是一首写边塞战事的诗。诗人以简洁而富有力度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画面。首句“□□”二字,是诗人在战火纷飞的夜晚,仰望星空时所想到的名字,它象征着战争与和平的对立,也暗示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第二句“□□”,则是指那片被战争蹂躏的土地,它已经变得满目疮痍,一片荒芜。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