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回
【注释】 七月初一日淮浙大潮巨风亘古所无二首 其二:此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四川时写的。当时江淮一带连年大水,民不聊生。诗人在《秋兴八首》组诗中写了他流寓蜀中所见的“江汉西来”、“鱼龙潜跃”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这组七律就是杜甫对这一景象的具体描写。 江海诸州县,新秋卷飓风。 楼台漂燕厦,城市化龙宫。 舶宝千艘覆,亭盐万灶空。 直令无片瓦,更许有孤篷。 彻底沙洲扫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关键词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首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找出关键句进行赏析即可。此题要求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并结合重点字词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本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写于他退隐后。诗中抒发了作者在山水间游历、游览时的感受和情怀,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十二月大暖雨二十四昼夜二十五日始雪 - 注释:描述了腊月二十三日(即腊月初三)这一天的天气情况,先是暖雨,后降大雪。 - 赏析:通过对比“大暖”和“始雪”,突出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的寒冷与雪白。 第二句:夜来闻祭灶,犹卖胶牙饧 - 注释:腊月二十三日,俗称“小年”,是民间祭祀灶神的日子
【诗句释义】 次韵李太白太白配苏黄,如松柏与竹。 不受春风恩,劲气尚可掬。 诗名乃其馀,受命天地独。 间生五百年,相望若信宿。 予老栖圣门,措辞愧言卜。 一览紫极题,三作白圭复。 群仙悯世顽,死生反乎覆。 曷日从之游,神交道心熟。 【译文】 这首诗是李白和杜甫的次韵之作,他们两人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友谊。李白被誉为“诗仙”,而杜甫则以“诗圣”著称于世。他们的诗歌风格迥异,却都能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魅力
【注释】: 八月二十三日早起——指作者在八月二十四日(即中秋后一日)清晨起来。 不寐缘何事,无言试自思——没有睡意是因为有什么心事而难以入睡,试着自己思考一下。 百年欹(yī)枕里,五夜倚楼时——一百年来,我在床上歪歪地睡觉;五个晚上,我在楼上倚着栏杆徘徊。 天下奇才少,人中间气谁——这个世界上出奇才的人很少,中间阶层的庸人又是谁呢? 洗心方见易
赠云屋瑞上人 名缁今已绝,见汝忽惊神。昔日陪三卫,多年护九宸。 漫从鸡帻报,长与蠹编亲。汉幄垂前箸,秦关痛只轮。 骤惊沦宝玉,何惜褫冠巾。往事怜蜗国,馀生脱雁臣。 片云聊作屋,死树自观身。空钵宁无食,枵囊别有珍。 跣行千里近,冻卧八寒春。像喜图佳士,名虚彻贵人。 论诗色泾渭,远俗意参辰。馀子一时尽,高流百世新。 公能追慧远,吾或可遗民。剃栉虽殊相,澄江月共真。 译文: 如今僧人不再染红尘
这首诗是黄庭坚对好友汤仲材(字元章)的赠别诗。汤仲材曾入石诗装为一轴求士大夫赞颂紫阳山下方回之先人字元章嘉定甲戌与晦静先生同年为下偈言而不及此意,黄庭坚为此作此诗赠别。 第一句:晦静先生甲戌榜,元章先子幸同年。 释义:晦静先生在甲戌年中了榜,你的儿子元章有幸和你同年考中。 注释:晦静先生指的是张方平,他在甲戌年中了进士。元章是指汤元直(字元章),他也是进士。 赏析
诗句原文: 句圆字稳削陈言,诗律吾曹合细论。 五稿端能压南岳,后村死后有前村。 译文: 诗句圆润稳固,去除陈词滥调,我们在诗歌的格律上要细细讨论。 五稿就足以超越南岳之高,后村去世了却有前村的存在。 注释: - 句圆字稳削陈言:形容文字流畅优美,不使用陈旧的言辞或表达方式。 - 诗律吾曹合细论:指我们在诗歌的韵律和格式上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 五稿端能压南岳
【注释】清湖:地名,在今浙江桐乡西南,为太湖的一个小湖。春早:春天来得早。半河楼影半河天:形容湖面如镜。楼影指湖中的倒影,半河天指天上的云彩。未有行人趁早船:没有看见有行人乘着小船出游。闲听卖花声自好:悠闲地听着叫卖鲜花的声音。可须:哪里。买花钱:一种古代货币单位。 【译文】湖面像镜子一样平,湖水映出半空的天色。没有人乘坐小船去游玩?悠闲地听着叫卖鲜花的声音,哪用得着花钱去买花呢?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题材的七绝诗。首句“青荷叶伞茜裙红”写新娘,点明其为村女。第二句“随母归宁省外翁”写新娘的娘家人,点明了新娘的娘家人在省城,与新娘同去省城。第三句“莫笑梳妆未京样”是说新娘的家乡女子梳妆打扮不似京城女子,但兵荒马乱之中,她们依然保持着太平时期的风貌。第四句“兵馀犹见太平风”是说尽管战乱,但人们仍然保持着太平时期的淳朴之风。全篇以“青荷叶”“茜裙红”来衬托新娘的朴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