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回
九日用渊明韵二首 渊明谢督邮,犹有金石交。 故人笃古谊,未随霜叶雕。 把菊东篱下,气与南山高。 颜生忽至止,双凤鸣青霄。 我誓死岩穴,瓮灌讵云劳。 奈何今年秋,一旱川原焦。 酒钱蔑由致,拟坡聊和陶。 索寞世所贱,由来非一朝。 注释: 1. 渊明谢督邮:指东晋诗人陶渊明曾做过县令,后辞官归隐,过着田园生活。 2. 金石交:形容深厚、坚固的友谊。 3. 故人:老朋友。 4. 霜叶雕:比喻世事变迁
注释: 阔衣男子荷薪樵, 瘿颈妇人昂髻髫。 巨石塞途饶荦确, 荒村扃户故萧条。 水风骚屑雨非雨, 溪涧复重桥复桥。 授粲割鲜何敢望, 尚无漓酒与侬浇。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昌化县土风的诗。第一联“阔衣男子荷薪樵,瘿颈妇人昂髻髫”,描写了男子穿着宽敞的衣服,背着柴火,妇女头戴发饰的形象。第二联“巨石塞途饶荦确,荒村扃户故萧条”,描绘了道路被大石阻塞,村庄关闭的景象。第三联“水风骚屑雨非雨
诗句: 1. 龚夬坐何罪,持扇行觅钱。 - 注释:龚夬,名字不详,此处可能是作者自喻。何罪,表示为何受到惩罚。持扇行觅钱,形容他手持扇子在街头寻找工作。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龚夬遭受不公待遇的同情和理解。 2. 唐意介之孙,忍饿死空山。 - 注释:唐意介是唐代的一位人物,此处可能是指他的后代或亲戚。忍饿死空山,形容他们因贫困而无法养活自己。 - 赏析: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注。 3
九日烹二鸡终不得酒 九日重阳节,人们习惯吃鸡肉庆祝。然而,这天我却只能煮了两只鸡,因为没买到酒来佐料。 长女近归宁,念母省所患 我的女儿即将从外地返回家中,我想照顾一下母亲,了解她有什么身体上的不适。 临别无可烹,仅馀一老雁 临别时,家里只剩下一只老野鸭,没有其它食材可以烹饪了。 兹辰遂重九,空庖绝刍豢 今天是重阳节,由于缺少酒来调味,我只能将这两只鸡简单处理。 伏雌劣足膳,时醪靡由办
拟咏贫士七首 周公昔下士,一饭不遑餐。四海颂声作,白屋无复寒。 三家柄鲁国,阳虎盗屿璠。曾原二三子,忍饥依杏坛。士当察时命,固穷心所安。何至挟长铗,特为无鱼弹。 注释: - 周公:指周朝的开国功臣周公姬旦,他曾经担任过下士的职位。 - 一饭不遑餐:形容生活贫困,连一顿饭都顾不上吃饭。 - 四海颂声作:指周公受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赞誉和颂扬。 - 白屋无复寒:指贫穷的人们再也体会不到温暖了。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诗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鉴赏,然后依据各项标准逐一分析,最后总结出答案。此诗首联写景,以“穷山岂有节”与“九日存空名”形成对比;颔联写民生疾苦;颈联用杜甫《秋兴》“登高作赋风为裳”之典,点出“九日”;尾联写对时事的感慨。全诗通过描写诗人眼中的景物,表达了他对国事民生的关心以及对时事的忧虑。 【答案】 译文:
【注释】 昔:往日。冯敬通:东汉末年名士,曾隐居于山东任城。专城:指隐居不问政事。肥遁:指避世隐居。 江生:指晋代隐逸诗人陶潜(江左三大家之一)。赋此以为恨:以诗寄托自己的愤懑之情。政坐:只是。意有怨:内心怀有怨恨。 与世:跟世俗之人交往。一不合:不相合。心迹:思想与行为。当两远:应当保持距离。 岂:难道。尚:仍。 【译文】 昔日冯敬通的晚节穷困潦倒, 难道他不曾专城隐居?但隐居故无闷忧。
生不逢尧舜,夜歌齐国门。 短布适至骭,顾此何足言。 得无慕反坫,颇欲致饱温。 区区霸者佐,治躬乏本原。 易地可禹稷,独许陋巷颜。 管卑况彼宁,人品当尔论。 注释:1. 生不逢尧舜:意思是生来就没有遇到像尧、舜这样的圣明君主。2. 夜歌齐国门:在齐国的城门上唱歌。3. 短布适至骭:用短布做的鞋适合到脚的小腿。4. 得无:莫非。5. 反坫(diàn):古代宴会时摆放酒器的地方,这里指宴会。6.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它描述了中秋之夜,一位客人带来了美酒,与大家共同欣赏月色和品酒。全诗共七十二句,四百八十字。下面是诗句和译文的对应关系: 1. 中秋无酒忽携来, 译文:中秋时节本没有酒,忽然有人带来美酒,惊喜不已。 2. 联翩两三客, 译文:接连来了三四位客人。 3. 柴门系嘶马, 译文:在柴门边系着嘶鸣的马,等待着主人回来。 4. 膨脝两大瓮, 译文:准备有两坛美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同张文焕过吴式贤二十六韵》。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退居乏晤语,蒿莱翳荆扉。 闉阇一以出,秋色饶清辉。 东鲁有名士,勋庸厌常旗。 欢言拨簿领,宿约寻郊圻。 小舆信自逸,宁知劳者唏。 遐眺豁蒙蔽,未若联鞍鞿。 沦漪涉浅濑,杳窕穿晴霏。 西成禾稼熟,南宾鸿雁飞。 岁晏苦不乐,来日□已希。 怀人况有愿,渴心奉容徽。 丘园隐君子,结佩纫芳菲。 恬养足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