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昔下士,一饭不遑餐。
四海颂声作,白屋无复寒。
三家柄鲁国,阳虎盗屿璠。
曾原二三子,忍饥依杏坛。
士当察时命,固穷心所安。
何至挟长铗,特为无鱼弹。
拟咏贫士七首
周公昔下士,一饭不遑餐。四海颂声作,白屋无复寒。
三家柄鲁国,阳虎盗屿璠。曾原二三子,忍饥依杏坛。士当察时命,固穷心所安。何至挟长铗,特为无鱼弹。
注释:
- 周公:指周朝的开国功臣周公姬旦,他曾经担任过下士的职位。
- 一饭不遑餐:形容生活贫困,连一顿饭都顾不上吃饭。
- 四海颂声作:指周公受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赞誉和颂扬。
- 白屋无复寒:指贫穷的人们再也体会不到温暖了。
- 三家柄鲁国:指孔子弟子中有三位在鲁国执政。
- 阳虎盗屿璠:阳虎(春秋末期鲁国人)因盗窃玉器被捕。
- 曾原二三子:指孔子的学生中还有几个像曾参、原宪这样的贫苦学生。
- 忍饥依杏坛:忍受饥饿,依靠讲学维持生计。杏坛是古代学者讲学的场所。
- 士当察时命:读书人应当观察自己的时运和命运。
- 固穷心所安:坚持自己的穷困状态,内心感到满足和安宁。
- 何至挟长铗:为什么还要拿长剑呢?表示不要炫耀财富或地位。
- 特为无鱼弹:特意用没有价值的鱼弹来娱乐自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周公和孔子及其弟子的贫贱生涯,表达了诗人对贫穷生活的理解和同情。诗中运用了典故,如孔子弟子中的曾参、原宪等,以及周公的故事,来强调贫困与学问、道德的关系。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看法,认为读书人应当坚守自己的志向和信念,不受世俗观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