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冯敬通,晚节极穷困。
岂不尝专城,肥遁故无闷。
如何彼江生,赋此以为恨。
政坐不能隐,揣谓意有怨。
与世一不合,心迹当两远。
岂容近市朝,尚与俗物溷。
【注释】
昔:往日。冯敬通:东汉末年名士,曾隐居于山东任城。专城:指隐居不问政事。肥遁:指避世隐居。
江生:指晋代隐逸诗人陶潜(江左三大家之一)。赋此以为恨:以诗寄托自己的愤懑之情。政坐:只是。意有怨:内心怀有怨恨。
与世:跟世俗之人交往。一不合:不相合。心迹:思想与行为。当两远:应当保持距离。
岂:难道。尚:仍。
【译文】
昔日冯敬通的晚节穷困潦倒,
难道他不曾专城隐居?但隐居故无闷忧。
为何江生你却赋诗抒发愤恨,
只因不能隐居,揣想心中怀有怨忿。
我与世俗人不同,思想应与行为分离,
岂能靠近市朝,仍受俗物玷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伤贫贱的七言绝句组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贫士生活的同情和对官场黑暗的痛恨。首联“昔在冯敬通,晚节极穷困。”写冯敬通早年虽居高位而晚年贫困。次联“岂不尝专城,肥遁故无闷。”说冯敬通曾经专城而退隐,所以无愁苦之心。三联“如何彼江生,赋此以为恨。”则说江生因不满官场黑暗而作诗,表达愤懑之情。四联“政坐不能隐,揣谓意有怨。”“与世一不合,心迹当两远。”则表明自己不能像江生那样隐居,而与世俗人不合,思想行为应该保持距离。五联“岂容近市朝,尚与俗物溷。”则是对自己的处境表示无奈,只能混迹于市朝之中,被世俗之物所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