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业
【注释】 铜驼:指洛阳。 苍生:百姓。 永嘉: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因晋怀帝被石勒所杀,故称“永嘉之难”。 雒阳:古都名,今属河南。 【赏析】 此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当时诗人正流寓洛阳。诗中通过咏史抒怀,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首联是诗人对洛阳城的描写。“极目铜驼陌”,铜驼街,洛阳城的东西大街,这里指洛阳城。“宫墙噪晚鸦”,宫墙,皇宫的围墙,这里泛指宫殿。乌鸦在傍晚时分飞鸣
【注释】 河流天地尽,白日待销沉:黄河横贯东西,流经天山、淮河、长江、汉水、黄河五省,连接天地。白日,喻指太阳或时光。 不谓斯文丧,终存万古心:想不到这些文化遗产会丧失,但它们的精神永远存在。斯文,代指文化和学问。 典坟留太学,钟鼓起华林:在太学中保留《尚书》、《春秋》,在华林园中设立钟鼓楼。典坟,指典籍,即经典。太学,即太学宫,古代的最高学府。 清雒安澜后,遗编定可寻:清洛水安定下来之后
诗句及翻译 谁失中原计,经过废垒高。 - 注释:是谁失去了收复中原的计划?经过的是废弃的堡垒。 - 译文:是谁失去了恢复中原的机会?经过的是废弃的堡垒。 秋风向广武,夜雨宿成皋。 - 注释:秋天的风向广武吹来,夜晚的雨水在成皋下过。 - 译文:秋天的风吹拂到广武山,夜晚的雨水在成皋城下流淌。 此地关河险,曾传将士劳。 - 注释:这个地方是关河险要的地方,曾经传唱着将士的辛劳。 -
注释: 送周子俶张青雕往河南学使者幕 其二 少室:指嵩山。嵩山少室山是古代有名的隐士,这里借指隐居的人。多奇士:有许多贤才。君寻到几峰:你去的那座山峰,是少室山上的几座高峰。杖策:拄着拐杖。云尽:云雾消失。闻钟:听到寺庙里敲钟的声音。 译文: 嵩山少室山有很多隐士,你寻找到了其中一座高峰。 山深人稀,只能拄着拐杖前行,等到云雾散去时才能听到寺庙里的钟声。 书法真传和文章的要义已经领悟
【注释】 不第:指未被选为进士。 栖迟:闲居,逗留。 记室:官名。 虎观:汉光武帝刘秀的故宅。 挥麈:古代用麈尾拂尘的仪仗官员。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诗人在长安与好友周子相会,并赠诗一首。 首联点出送别之意,指出友人因未能中第而留滞京华,无法赴任,只好在幕府中闲居。颔联以“几人”二字起兴,说明在幕府中供职的是些什么人。颈联写张青雕在龙门夜宴时,与自己畅谈天下大业
送孙令修游真定 穷达非吾事,霜林万象凋。 北风吹大道,别酒置河桥。 急雪回征雁,低云压怒雕。 曾为燕赵客,寥落在今朝。 注释: 穷达非吾事,霜林万象凋。 北风吹大道,别酒置河桥。 急雪回征雁,低云压怒雕。 曾为燕赵客,寥落在今朝。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心情和景色。首联两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及双方的境况。颔联两句描写送别的地方的景象。颈联两句写友人即将远行的艰难处境
【注】文官果,即文旦。 近世谁来尚,何因擅此名。 小心冰骨细,虚体绿𫀆轻。 味以经尝淡,香从入手清。 时珍夸众口,殽核大纵横。 译文: 近来又有谁能称得上是好果子?为什么能独占鳌头呢? 这果子皮儿薄而白,质地细嫩;肉儿软而且肥。 吃起来味道清淡,香气扑鼻沁心。真是上好的佳品。 人们说,它的滋味很甜,可又没有一点腻味。 这种果子的口感很好,入口化渣,香甜可口。 它的味道虽淡,但清香宜人
【解析】 此诗是送别之作。作者送何蓉庵出守赣州,首联写送行者出发时的情景,“想见”二句即景抒情,抒发了依依惜别的深情;颔联写送行者行装已备,即将启程;颈联写送行者离开故乡后,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尾联用典,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这首诗语言平易自然,感情真挚深厚。 “想见征途便”,想见——料想,猜想,设想。想见征途便,想见——料想,猜想,设想。想象路途遥远艰难,旅途艰险。“还家正早秋”
【注释】二陆:指晋朝谢安和王羲之。张青雕:即张翰,字孟阳,西晋人。因《咏史》诗中有“东山有贵宾,绮食出美膳”句,后常以“张青雕”指富贵人家。河南学使者:即中书省的官员。幕:指官署。梁苑雪:指梁孝王刘武所筑梁园的雪景。邺台风:指邺城(今河北临漳西)之风。伧父,吴地人的自称。吴侬,吴地方言。短衣频贳酒:穿短衣服时,经常去赊酒喝。射猎:打打猎。过:经过。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张翰到洛阳赴任途中所作
诗句释义与赏析如下: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一种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无奈。他通过对比自己的理想生活和现实处境,抒发了内心的失落和痛苦。 “岂不贪高卧”中的“贪”字表现了诗人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恶。而“其如世路非”则揭示了诗人在追求理想生活的同时,也深知现实的残酷和复杂性。这里的“其”字表示转折,表明尽管有理想,但现实并不总是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