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业
【注释】 秋气肃:秋天的气候。群虑:杂念。衲(nà)衣:僧尼所穿的一种短袖上衣,用布制成。故栖:旧居。 云生孤杖迥:天空中的云朵飘浮在山间,显得特别孤单远去。 乞火:向别人借火。 疏泉:稀疏的泉水。紫芋畦:种植有紫色的芋头地。 石床棕拂子:放在石头上睡觉时所用的草垫或木垫子。棕拂子:以棕叶编织成的枕头或枕巾。 尽说是曹溪:都说这是曹溪寺的遗迹。曹溪,即南岳衡山脚下的曹溪南麓,这里泛指佛教寺院。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感事 - 感慨时事。 2. 不事扶风掾 - 不做官,不愿在官场上工作。 3. 难耕好畤田 - 田地肥沃但不好耕种。 4. 老知三尺法 - 年岁增长后知道法律的严厉和复杂。 5. 官为五铢钱 - 作为官员需要管理货币,五铢钱是汉朝流通的一种货币。 6. 筑土惊传箭 - 在建筑工地上听到远处传来的弓箭声。 7. 呼门避棹船 - 在码头上躲避船只的声音。 8. 此身非少壮 -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字词含义以及重点句意,然后结合题目所给的注解和参考答案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注意“清罄”的翻译为“清脆悠扬的琴声”。最后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赏析”,所以赏析时可以从诗歌的思想感情、艺术手法、表达技巧、结构布局
注释: - 浔阳: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 - 黄鹄:指大雁。 - 柴桑:即柴桑,陶潜的故乡,位于庐山附近。 译文: 寒雪覆盖着浔阳江边,江行进入楚地乡间。 经过滩涂时遇到一群大雁在怒鸣,越过岭界时白云绵延不断。 十里外有市场,千头橘柚园; 归人买了村酒,仿佛回到了柴桑。 赏析: 这首诗是李友梅返回楚国时,诗人为其题写了一首诗。全诗以描绘景色为主,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怀念之情。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娑罗多宝叶,煎水衲衣黄。 - 娑罗多宝叶:娑罗多是梵文,意为金色,多宝是佛经中的宝物,合起来就是金黄色。娑罗多宝叶可能指的是某种黄色的树叶或草本植物。 - 煎水衲衣黄:用黄色的树叶或草本植物煎水来染布,使得衲衣呈现出黄色。 2. 不染非真色,拈来有妙香。 - 不染非真色:这里的“不染”可能指的是衲衣的颜色不是通过染色而是天然形成的黄色。 - 拈来有妙香:意思是说
注释: 1. 织女:即织锦的妇女。 2. 轧轧鸣梭急,盈盈涕泪微。 织机声轧轧,织布速度快;织布时眼泪流下来,滴在丝线上。 3. 悬知新样锦,不理旧残机。 知道织制的新样式的丝线,却不再理睬旧时的丝线和织机。 4. 天汉期还待,河梁事已非。 天上银河的期限还在等待,而渡河桥的事已经不可能了。 5. 玉箱今夜满,我独赋无衣。 今晚玉箱子满满当当的装着丝线,而我一个人却只能赋诗而没有衣服穿。 赏析:
黄州杜退之改号蜕斯其音近而义别索诗为赠 注释:在黄州,杜牧将自己的字改为“蜕斯”,意为“变化”,与“斯”音相近,但意思不同。因此他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述志赋秋虫,孤吟御远风。 掇皮忘我相,换骨失衰翁。 画以通灵妙,诗因入悟空。 少陵更字说,不肯效韩公。 译文: 杜牧在黄州写下了《述志赋》和《秋虫》两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他在《秋虫》中写到:“孤吟御远风”,形容自己孤独地吟唱着远风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豇豆的诗。首句“绿畦过骤雨”写豇豆生长的环境,第二句“细束小虹蜺”写豇豆的外形特征,第三句“锦带千条结,银刀一寸齐”写豇豆的生长过程,第四句“贫家随饭熟,饷客借糕题”写豇豆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最后两句写豇豆对人们的恩惠。 【答案】 (1)“绿畦”指菜地,“过骤雨”指经过大雨的冲刷,说明豇豆长势很好。 (2)“细束”“小虹蜺”形容豇豆的形态,细束指豇豆成束,小虹霓指豇豆呈紫色
王瓜 同摘谁能待,离离早满车。 弱藤牵碧蒂,曲项恋黄花。 客醉尝应爽,儿凉枕易斜。 齐民编月令,瓜瓞重王家。 注释: 1. 同摘谁能待,离离早满车:同采摘的果实谁能等待,已经纷纷装满了车子。 2. 弱藤牵碧蒂,曲项恋黄花:柔弱的藤蔓牵扯着碧绿的叶片,弯曲的脖子依恋着黄色的花。 3. 客醉尝应爽,儿凉枕易斜:客人醉酒后感觉清爽宜人,孩子们凉爽时枕席容易歪斜。 4. 齐民编月令,瓜瓞重王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所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顶相安单稳,圆尘覆钵销。(顶相:即头顶的佛像,这里指佛像。) - 译文:佛塔顶部的佛像安然无恙,圆寂的僧人已经化为尘土。 - 注释:顶相,佛教用语,指头顶的佛像。安单稳,安稳的意思。圆寂,佛教语,指死亡,涅槃。 2. 谁知眠丈室,不肯效团焦。(丈室:古代一种高大宽敞的房屋。团焦:形容身体消瘦,像一团焦土一样。) -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