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业
宿沈文长山馆 其二 遇山思便住,此地信堪留。 谋食因溪碓,斋心在石楼。 渔舟帆六面,橘井树干头。 长共鸱夷子,翩然结伴游。 译文: 遇到这座山就想着要留下来,这个地方确实值得停留。为了谋生,我在溪边舂米,心中虔诚地祷告。我在这里静修,斋戒于石楼。渔船在水上摇曳,仿佛帆篷上有六面,橘井树的树干头,仿佛是井口。我和鸱夷子一起,悠然自得地结伴游玩。 注释: 1. 遇山思便住:遇到山就想到要在这里居住
【解析】 这是一首怀友诗。诗人在暮春时节,来到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胜地,观赏湖上景色,抒发了怀友之情。首联写景,“渺渺”点湖之远,“晴波”状湖之美;颔联写船帆,“定”字写出了帆影之稳。颈联写刘根庙、柳毅祠之景,“云生柳毅祠”是想象之景。“香莼正可撷”,以莼菜喻友谊。尾联直抒胸臆,表达相思之情。 【答案】 译文: 湖面水波浩渺,晚霞映照着湖面。青青芳草,时见新绿。 远远看去,帆船像已停泊
这首诗是吴伟业在清乾隆年间创作的,名为“七夕即事 其三”。诗中描绘了一幅七夕夜的热闹场景,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下面将对诗句逐一进行详细解析: 1. 仙酝陈瓜果:这里的“仙酝”指的是神仙酿造的美酒,而“陈瓜果”则意味着摆满了各种水果和瓜果作为供品。这两句诗描绘了节日中人们精心准备食物和饮料的场景,反映了古代节日中的饮食文化。 2. 天衣曝绮罗
【注释】 ①天孙:即织女。 ②重:又;再。 ③钿合:镶嵌金银的首饰盒。 ④文茵:用彩色丝线编织而成的坐垫。 ⑤刻石昆明水:在昆明池畔刻石作记。 ⑥停梭结绮春:指在洛阳织布,织出美丽的绸缎。 ⑦沉香亭:在洛阳北邙山上,相传为东汉明帝所修。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李峤应诏所作的应制诗中的第二首。 诗以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为题材,借以歌咏皇帝与宠妃杨玉环的恩爱,是一首颂圣之作。
羽扇西王母,云軿薜夜来。 针神天上落,槎客日边回。 鹊渚星桥迥,羊车水殿开。 只今汉武帝,新起集灵台。 诗句释义 - 羽扇西王母:用羽扇指向西王母,形容其威严和尊贵。 - 云軿薛夜来:云軿是指神仙的车乘,薛夜来可能是指薛涛,这里用以形容仙女的降临。 - 针神天上落:暗示了天宫中的神奇和神秘。 - 槎客日边回:槎客指的是传说中的槎船,通常用于渡海或者寻找仙踪,而“日边”则指太阳的旁边
【注释】 千尺攒云岭,金银佛寺开。——形容山高耸入云,山上的佛寺金光闪闪,宛如金碧辉煌的宝塔。 鹿仙吹笛过,龙女换珠来。——传说中,神仙鹿仙在山中吹着竹笛,而龙女则从水中取出珍珠,来到佛寺。 泉绕谭经苑,松依说法台。——泉水环绕着修行讲经的园林和说法的法座。 萧梁留古树,风雨不凡材。——萧梁时期留下的大树,经历了风风雨雨,却依然坚强不屈。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福源寺的景色。首句“千尺攒云岭”
《七夕即事》其四赏析 在李商隐的《七夕即事 其四》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七夕夜的动人画面。诗人以花萼高楼、歧王共辇游、淮南丹未熟、缑岭树先秋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既浪漫又带有一丝哀愁的氛围。 “花萼高楼迥”中的“花萼”指的是牡丹,象征着富贵与高洁;“高楼”则暗示着一种超越世俗的高度,而“迥”则表达了一种遥远或难以企及的距离。这一句描绘了七夕之夜,牛郎织女相聚之地的高远和神圣。
【注释】: 1. 遥别故友 其一:指作者与友人在遥远的地方分手。 2. 绝域重分路:在边远之地重新分开道路。 3. 知君万里馀:我知道你已经走了很久了,余字有“之外”的意思。 4. 马头辞主泪:指马头上的泪水是向朋友告别时流下的。马头是马的头部,主是主人。 5. 雁足覆巢书:雁足上盖的是信使所投的书信,覆巢是书信落入巢中的意思。 6. 草没还家梦:梦中回到家乡,草已长高。 7. 霜飞过碛车
诗句解析与赏析: - "几叶青青古,穿泥弗染痕。" - 注释:指根菜虽然生长在泥土中,却依然保持着青翠的颜色,没有被污染的痕迹。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根菜即使在泥土中也能保持其本色,不沾染任何污垢。体现了一种高洁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美和纯净的赞颂。 - "谁人爱高洁,留汝历凉温。" - 注释:没有人欣赏你的高贵纯洁,但我欣赏你经历寒冷和温暖的能力。 - 赏析:这里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具体的诗歌内容,结合注释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 (1)古木包山寺,苍然晓气平。 (2)石毛仙蜕冷,云影佛衣轻。 (3)咒钵蛟人听,弹棋鹤子惊。 (4)相逢茶早熟,匡坐说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