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注释: 苔藓变老了,应该不会有屐齿的印迹;旧日的游历在眼中清晰可见。秋天到了南国,行人稀少;落叶纷纷飘零,满寺门都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景的诗。首联“苔老应无屐齿痕,旧游历历眼中存”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行走的景象。诗人走在青苔上,却意外地发现没有留下任何足迹,只有那些往日的游踪在记忆中历历可见。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时间的流转,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颔联“秋深南国行人少
北窗终日对竹坐,老却参军不入城。 注释:在北窗下整天对着竹子坐着,使得我变得年老体倦(连出征打仗的资格都丧失掉了)。 译文:北窗下整天面对着竹子,我因此年老体弱,不再有机会出去征战(参军)。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作。首句写诗人整日北窗下面对竹子,表现了一种闲适、清静的生活状态。第二句则写出这种悠闲自得的生活带来的结果——诗人因为整天对着竹子而年老体衰,失去了继续征战的能力。全诗语言朴实
【注释】 即休翁:作者的号。 鹤林老子:指作者自己,因为鹤林寺是作者的住所。 应:应该,应当。 山门:佛教寺庙的门。 长:一直,永远。 几日:几天。 城南:城南边。 黄梅:黄色的梅树花,这里指梅雨季节。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江南梅雨季节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久不见即休翁,估计他门前的山门已经长满了绿苔,后两句写几日前城南边已经过了梅雨季节,到处都长满了黄色的梅子。全诗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榆”不要写成“梧”,“鸣”不要写成“铭”。理解内容,写出意思即可。 参考答案:春天到了,早晨在池塘边喂马
注释: - 一片暮云千里隔,石头城上望天台。 - 暮云:傍晚的云。 - 隔:分开。 - 石头城:古称石头城或石头镇,位于浙江台州临海市。 - 望天台:遥望天台山。 - 夜深婺女明如镜,雁荡山前雁尽回。 - 婺女:即婺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织女星。 - 镜:这里用作比喻,暗指天空中明亮的星星。 -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区东南部乐清市境内,因山峰形似雁飞时排列的形状而得名。 - 尽回:全部回来
和友人招饮 山人开瓮满园香,短简招呼白面郎。 瘦马踏泥春巷去,一林烟雨杏梅黄。 注释:山里人在开瓮时,满园飘散着香气;用简短的纸条招呼那穿着白衣裳的年轻人。骑着瘦弱的马儿踏着泥土,去到那条春天的小道上;一片片的烟雾笼罩着杏花、梅花,它们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的招饮的描写。诗中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通过“满园香”、“杏梅黄”等关键词,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同时
【注释】 城南偶兴二首:这是一首七绝,写春光和人的喜悦。桃花盛开,杏花开放,红艳的桃花映红了人面;池塘的水变得温暖了,绿波粼粼。典衣沽酒入城去,买到酒后,就进城去了;江南二月,是春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江南景色画卷。全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体现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热爱之情。 “桃杏花开红映人,池塘水暖绿粼粼。” 诗人在城南偶遇美景,心情格外高兴
【译文】 城南偶得的兴致 断桥旁芳草萋萋绿,春意盎然;隔水远望杨花飞舞,如雪飘落。 客居他乡不知春天的时早时晚,年年都是清明时节,我独自在酒中度过。 【注释】 城南偶兴:指作者在城南偶然兴起所作。偶,意外地。 断桥:即白堤上的断桥,是西湖十景之一。 含路:满布芳草的路。 隔水:隔着一条小河。 飞度城:杨花随风飞舞,越过了城墙。杨花,即柳絮。 客里:旅居他乡。 春早晚:春天的早晚。 年年:每年都。
春暮 柳花扑帘春欲尽,绿阴满窗莺乱啼。 只愁明日送春去,风雨满林闻竹鸡。 【注释】 柳花:柳絮。 扑帘:落在窗上。 柳花扑帘春欲尽:指柳花飘落,春天就要过去了。 绿阴:树木的绿叶遮蔽了阳光。 满窗:窗户全被树荫遮住。 莺:黄莺。 乱啼:鸣声杂乱。 只愁:担心。 明日:明天。 送春:送走春天。 竹鸡:山鸡之类鸟。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即将结束的小诗。首句写柳絮纷飞,暗示春天将要结束
注释: 春日偶成二首:春天偶然写成的两首诗。 归到江南才一月:我回到江南已经一个月了。 短衣匹马又京尘:穿着短衣,骑着马,再次踏上京城的路途。 明朝拟下江东去:明天计划前往江东。 晴日柳花飞送人:晴朗的日子里,柳树上的花瓣随风飞舞,仿佛在送别行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和游子思乡之情的诗歌。诗人在江南度过了一个月后,决定再次踏上京城的旅途。他穿着短衣,骑着马,再次踏上京城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