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译文】 长安城外的驿站, 坝北坝南河水平如镜, 争着在缆绳上拴客船。 吴越之地,乡音难辨, 灯火闪烁,黄昏时犹如繁星。 【注释】 1. 宿:住宿。2. 长安驿:长安城附近的驿站。3. 坝北坝南河水平:指黄河南北两岸水势相同,没有高下之分,水流很平静。4. 争缆:用绳索拴住。5. 水云腥:水雾和水汽混合在一起,发出腥味。6. 吴越:指江南地区。7. 灯火黄昏如乱星:指夜晚的灯火闪烁不停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清平三曲动明皇” - 此句描述李姓人物(可能是李溉之)所赠送的诗卷,触动了唐玄宗的情感。"清平"可能指的是一种平静和谐的状态,也可能是指诗的风格;"三曲"则指诗的三个部分或章节。此句强调诗作的深刻影响力和艺术价值。 2. “四海知名李白狂” - 这句话指出李白(唐代著名诗人)因这首诗闻名于世,并且用“狂”字形容其诗歌风格不受拘束、豪放不羁的特点。 3.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山茶盛开的景象。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译文 野外小寺庙寻找春天的酒还未醒来,不知道已经过了几日清明。 在小栏杆外东风急速吹拂,一树山茶花落于晚晴。 注释 1. 野寺寻春酒未醒 - 指春天时去郊外的小寺庙寻找乐趣,但酒尚未醒。 2. 不知几日过清明 - 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不知道已经过了多久。 3.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默写加理解的题目,注意书写正确即可。 【答案】 译文:城外的河水涨满江面,飞燕从城中穿过。谁家的小舟上,载着吴国的美女?姑苏台上,一杯美酒,夕阳西下,几只乌鸦在昏黯的天空中盘旋。赏析:诗人通过写“落日”来表达他心中的愁苦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中描绘了李溉之的形象,通过他的装束和气质来表现他的才华和风采,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才子的期望和赞赏。 诗句释义: 1. 笑掷金龟上酒船:这句话描述的是李溉之轻松地将一枚金龟扔向一艘酒船上的情景。这里的“笑掷”意味着李溉之毫不在意地处理这枚珍贵的宝物,而“金龟”通常象征着地位和权力,这里可能暗指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或权力。 2. 不须图像在凌烟
【注释】 将:率领; 入:到,往; 闽:福建; 赵郡:今河北省正定县; 崔好德:唐朝诗人; 求:索要、请求; 题舆地图:在舆地图上题写诗句; 月轮西转日生东,四海车书总会同:月亮从西边转去,太阳从东方升起,四海之内,车轨纵横交错,文字相通; 骑马出门天万里:骑马奔驰,可以走遍天涯海角,但天下的美景却永远不能与家乡相比; 山川长在别离中:家乡的山水总是在离别的时候才显得更加美好,而离别后
注释: 入闽过松陵 —— 进入福建时经过松陵(今属浙江)。 广陵城里别匆匆,一去三山隔万重。 —— 在广陵城告别后急忙离去,因为要去的目的地在遥远的三山(即福州的乌山、越王山和屏山)之间相隔很远。 日暮江东寄相忆,欲从秋水剪芙蓉。 —— 在黄昏时分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给江东(指家乡),想要像剪下水中的荷花那样将思念之情传递给远方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离开家乡到福建时所作
寄奎章学士济南李溉之 山东李白似刘伶,投老归来酒半醒。 天下三分秋月色,二分多在水中亭。 诗句释义 山东李白似刘伶 - 李白:唐朝著名诗人,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诗作著称。 - 刘伶:亦为唐代著名文人,以饮酒自娱闻名,被后人视为狂放的代表。 - 投老归来酒半醒:描述一个人年岁已高但依然保持豪饮习惯,生活态度自由奔放。 天下三分秋月色 - 天下:指整个自然界或社会环境。 - 三分
春日过丹阳石仲和宅会茅山道士石山辉 杏花一夜雨声寒,酒醒丹阳几日还。 却遇茅君三白鹤,借骑一只到三山。 注释: 1. 春日过丹阳石仲和宅:春天的时候,我经过石仲和的家。 2. 会茅山道士石山辉:与茅山的道士石山辉相聚。石山辉:即石山,为唐代道教学者。 3. 杏花一夜雨声寒:杏花在一夜之间被雨水洗涤,显得格外清冷。 4. 酒醒丹阳几日还:醒来时已是几天后的事了。 5. 却遇茅君三白鹤
注释:在金山寺住下,夜宿金山寺,坐在佛像前。对着画图如同在梦中。在云气缭绕中剪烛题诗,却不知自己已经身在龙宫。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他在金山寺题写自己的诗句,表达对佛教的信仰。这首诗描绘了他在夜宿金山寺时的情景,通过对比佛光与月光,展现了他内心的虔诚和平静。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教的理解和信仰,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