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渡淮即事》是元代诗人萨都剌的一首七言绝句,其原文如下: 杨花点点冲帆过,燕子双双掠水飞。 淮上渔人闲不得,船头对结绿蓑衣。 注释:杨花像小点一样随风飞舞,船只快速驶过;燕子在空中翩翩起舞,掠过水面。在淮河岸边,一位渔夫悠闲地垂钓,他身着绿色蓑衣,静静地注视着河流。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淮河两岸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面。诗中运用了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
西宫即事其二 退朝西殿承平日,一片春云奏凤笙。 白面内官供玉食,却将黄帕覆银铛。 注释: - 西宫即事其二:这是唐代诗人王建的诗《西宫即事》中的第二首。 - 退朝西殿:退朝,指的是皇帝或大臣们结束日常政务活动后返回宫中,西殿是皇宫中的重要建筑之一。 - 承平日:太平盛世,国家安定繁荣。 - 一片春云奏凤笙:比喻宫廷中歌舞升平的景象,春天的云彩如同在奏乐,凤凰笙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 白面内官
诗句原文: 宿化阁渡口阻风 艇子渡江何日回,石头城下浪如雷。 淮南春色知多少,一树樱桃带雨开。 翻译: 在宿化阁渡口遭遇了逆风的困扰,我的船儿何时能回到港口呢?石头城下的江水波涛汹涌如同雷霆一般。 淮南的春天景色美丽无比,但不知还能欣赏到多少?一枝樱桃在雨水中独自绽放。 注释: 1. 宿化阁: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南京市六合区境内,靠近长江。 2. 渡口:渡口是水上交通的重要节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诗词的词义、内容和写作背景等知识多加了解和识记。答题时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题界首驿”,然后分析诗句的意思,再进行赏析。注意注释中的重点词语。 本诗描绘的是一幅水墨画卷:湖面经过雨水后,天空像镜子一般地被打开;落日下,人们划着船在湖中捕鱼。野老们买着酒,行人骑着马捎去家书。“平湖过雨天开镜,落日放船人打鱼”的意思是说
{"诗句一": "不见冶城稽道士,", "翻译": "Never see the Daoist at Yěchén,"}, {"诗句二": "云深无处访仙踪。", "翻译": "Wherever deep clouds are, there's no place to seek a Daoist's trace."}, {"诗句三": "夜闻老鹤行枯叶,", "翻译": "In the
【注释】 献州:即今河北沧州。 西风老树昏鸦集,落日荒城暗雨崩。 西风:秋风。老树:枯萎之树。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集:聚集。 “断碑”句:指唐朝李宝臣为避安史之乱入居献州的事迹。 路人遥指献王陵:指唐朝节度使李宝臣在献州一带建立功绩,死后被追封为献王。 赏析: 首联写景。诗人笔下的秋景是萧瑟、荒凉而冷清的:西风吹拂着枯萎的老树和归巢的鸦群,落日余晖洒满荒废的城池,阴雨绵绵。 颔联写物
【解析】 此诗为送别王仲和之作。诗人在这首诗中,用“百年”二字概括了王仲和一生奔波的艰辛与无奈;又以“水落乌江”点明了王仲和此行的背景——乌江之战;“楚庙空”则表现了战争的惨烈,也暗喻了作者对王仲和此行的关切。而“眼底山川犹历历,淮南旧梦雨声中”两句则写出了离别时的情景,诗人将眼前的山河、心中的旧梦都融入了这一句中,既表达了诗人对王仲和的不舍,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 【答案】 译文:
以下是对《宿化阁渡口阻风》的逐句释义: 1. 江船日午无人渡:描述了江船上的船夫在中午时分因为没人渡河而无法返回。这里的“日午”,指的是太阳正午时分,也就是中午。由于“无人渡”,意味着没有人来乘坐船只过河,可能是因为天气不好、船只故障或者人们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出行。 2. 渡口人家尽不罾:表达了渡口边的居民们因为同样的原因而无法进行捕鱼或其他活动。这里的“尽不罾”是指“完全不能捕捞”
【注释】: 清气:指山寺的清凉空气。 幽声:指远处树林中传来的鸟鸣声。 人家:指山寺附近的农家小屋。 蚕老:比喻春天已过去。 樱桃过:形容樱桃已经成熟,但未完全熟透。 恰似淮南:形容春天景色与淮南相似。淮南是历史上一个出产好茶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美景。首句“清气扑人湖面水”,描绘出一幅清新宜人的湖光山色图,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清幽宁静的山水之中。次句“幽声到耳树头风”
注释: 宣化江:即宣州江,流经宣州(治今安徽宣城)境内。 渡口:渡口是船只停泊的地方。 野航:指没有固定的航道的小船。 自冲撞:自己撞击。 东风:这里指春天的风。 不肯住:不停止地吹。 杨花:柳絮,随风飘荡。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春日里宣化江上的景象。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勾勒出了江面上的动态美。 首句“渡口无人上野航”,写出了渡口的空旷寂静。没有人,也没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