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梦登高山得诗 杖藜踏破碧崔嵬,梦里清游乐未回。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文章小杜人何在?风雨重阳菊自开。 山路云深行客倦,竹鸡飞上独春台。 注释: ①杖藜:拿着拐杖(藜)行走。 ②崔嵬:形容山高耸入云或地势高峻险要。 ③文章小杜:杜甫的字号是杜子美,这里指杜甫的文章。 ④独春台:只有春天才能到达的高处。 赏析: 《梦登高山得诗》,这是一首描写诗人梦中登山得诗的作品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九重春色金银阙,冠带将军尽羽林。 上苑春莺随柳啭,西宫午漏隔花深。 天开阊阖收金锁,帘卷奎光听玉音。 白发儒臣卖词赋,《长门》应费万黄金。 译文: 在皇宫的春日里,我看到九重宫殿的金色装饰映衬着灿烂的春光,将军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如同凤凰展翅般威武。 上苑里的春莺欢快地鸣叫着,随着柳枝的摆动而唱出美妙的歌声,而西宫的午门则被深深的花影遮挡,显得格外幽静。 天门缓缓开启
京城春夜 柳色无端染翠裙,官街车马去纷纷。莺花御苑春多少,漏箭宫壶夜几分。 金缕悠扬燕市月,玉箫缭绕凤楼云。太平天子恩如海,亦遣余音客枕闻。 注释: 1. 无端:随意,无心 2. 翠裙:绿色的裙摆,形容柳条绿意盎然的样子 3. 官街车马:皇宫的街道上,马车和行人来来往往 4. 莺花御苑:指皇家园林,这里春天景色美好 5. 漏箭宫壶:古代计时器,此处用其象征夜晚的到来 6. 金缕悠扬
【注释】: 华阳林:指华阳洞。 淮腔:淮剧,又称“小淮班”或“花鼓戏”,流行于安徽、江苏一带。 茅君洞:在今安徽宿县西南,有茅氏故居。 扬子江:长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水边窗:泛指风景秀丽的地方,如山水画中的风景。 仙家:道家称自己。 借双:借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新原林道士的,表达了对道士深深的敬仰之情。诗人在赞美道士的同时
注释: 1. 东风吹树散晴岚,独上层楼酒半酣。——东风吹动树木,散开了晴岚;独自登上楼台,酒意正浓。 2. 拍岸潮声来海外,满江山色入淮南。——拍击江岸的潮水声从海外传来,满眼的江山景色映入淮南。 3. 当时霸主分三国,此日吴禅老一龛。——当年三分天下的英雄人物各自为政,如今只有一位君主统治着吴国,如同古庙中的石雕。 4. 惟有楼前旧时柳,年年三月色如蓝。——只剩下楼前的柳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大同驿》。全诗如下: 注释: 1. 题诗洒墨江东驿:在江东驿题写诗。江东驿,位于今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北。 2. 笔力犹能挽怒涛:指文思敏捷,笔下有力,能写出气势磅礴的作品。 3. 飞骑将军朝出猎:骑着快马的将军早晨出去打猎。 4. 打门县吏夜催徭:晚上敲着门催收租税的县官。 5. 天高路远心如水:形容心境遥远、深沉。 6. 夜永愁多独过桥:夜晚长,忧愁太多,独自过桥。
【注释】 ①北固:指镇江的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 ②即休:即事赋诗,因景生情。 ③白鸥:白色的海鸥。 ④秃发凉风:秃发,人名。凉风,秋风。 ⑤孤城:指江陵,当时为东晋都城。 ⑥海门:指瓜州渡口,即西陵江口。 ⑦石头:山名,在今江苏南京市玄武门外。 ⑧兴亡:指国家兴盛灭亡之事。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怀乡兼怀友人兼伤时感世之诗。首联写登楼所见;颔联以六朝人物、三国江山自比,抒发感慨
寄湖南张子寿以西台御史拜前职素有退志故举兼善劝之 初拂绣衣来日下,又持宪节驻湖边。铁冠晴雪照荆国,羽扇清风扫瘴烟。客馆如闻鹧鸪语,乡程好买洞庭船。 译文: 我初时身穿华美的官服而来,后来手持宪节驻扎在湖边。 注释: - 初拂绣衣:身着华美的官服,初时穿着。 - 又持宪节:手持宪书,即掌管法令的官员之权杖或令牌。 - 铁冠晴雪:戴着铁制高冠,头顶阳光照耀下的雪花。 - 荆国:古代楚国的别称
答茅山道士见寄 道人自有爱山癖,蜡屐平生几两穿。 七窍冷云秋喷竹,一琴明月夜调弦。 山中紫府茅君宅,肘后丹方许史传。 短褐拟寻黄犊出,长镵斸雪早春前。 注释: 1. 道人自有爱山癖:道士们天生就喜欢山。 2. 蜡屐平生几两穿:形容道人经常穿行于山林之间,用草制的鞋行走于石缝之间,鞋子早已被踏破了。 3. 七窍冷云秋喷竹:指秋天时,竹子发出阵阵清凉的气息,仿佛是七窍通了凉气。 4. 一琴明月夜调弦
诗句解析: 1. 梦登高山得诗 - 描述一个诗人在梦中登高,写下诗句。 2. 登高远望四山齐 - 形容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四周的山脉都显得那么相似。 3. 何处风流杜牧之 - 提问式的句子,表达对杜牧风格的好奇或欣赏。 4. 白苎曾听松下唱 - 回忆过去在松树下听到的笛声。 5. 紫箫还向月中吹 - 想象中的笛声飘向月亮,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6. 野云雨过无行迹 - 描绘了一幅风雨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