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踏破碧崔嵬,梦里清游乐未回。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文章小杜人何在?
风雨重阳菊自开。
山路云深行客倦,竹鸡飞上独春台。
梦登高山得诗
杖藜踏破碧崔嵬,梦里清游乐未回。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文章小杜人何在?风雨重阳菊自开。
山路云深行客倦,竹鸡飞上独春台。
注释:
①杖藜:拿着拐杖(藜)行走。
②崔嵬:形容山高耸入云或地势高峻险要。
③文章小杜:杜甫的字号是杜子美,这里指杜甫的文章。
④独春台:只有春天才能到达的高处。
赏析:
《梦登高山得诗》,这是一首描写诗人梦中登山得诗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梦中登山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杖藜踏破碧崔嵬”,描绘了诗人手持拐杖,勇敢地踏上山峰的情景。这里的“杖藜”是指手杖,而“踏破碧崔嵬”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攀登山峰时的坚毅和勇敢。接着,诗人以“梦里清游乐未回”作为过渡,引出了梦境中的景象。这里的“清乐”可能指的是美好的音乐或自然的声音,而“游未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
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梦中的景色:“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诗人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展现了梦中山水间的美妙景象。万壑之间,泉水潺潺,似乎从松树之外传来;数行的秋色,又如雁群般从远方飞来。这些生动的描绘,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意境。
梦境终究是虚幻的,诗人在现实中却遇到了挫折。他想到了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杜甫曾经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而他自己也渴望能够像杜甫一样写出感人肺腑的佳作。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诗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赞赏。因此,他不禁发出了感慨:“文章小杜人何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杜甫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自己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失落和困惑。
诗人又回到了梦中的景象:“风雨重阳菊自开。”这句诗中的“重阳”指的是九九重阳节,而菊花则是中国传统的花卉之一。诗人通过描绘菊花在风雨中的盛开,表达了自己对于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向往。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诗人以“山路云深行客倦”作为结尾,形象地描绘了山路崎岖、云雾缭绕的场景。这样的环境显然不利于行走,更不用说进行长时间的旅行或探险了。然而,诗人却在这里发出了感慨:“竹鸡飞上独春台。”这句话中的“竹鸡”可能指的是某种鸟类,而“独春台”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地方。诗人通过描绘竹鸡飞上独春台的场景,传达了自己孤独、寂寞的感受。这或许也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诗以梦境为线索,将诗人的文学追求、对前人的敬仰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与挫败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梦中登山得诗的喜悦与失望、对前人的赞美与自我反省等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