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注释】 中曹学士:唐朝时,翰林学士为“内相”,称学士,中曹则是指中书省。此处借指学士。 浙江财赋总管:浙江的赋税收入是朝廷的重要财源之一,故称财赋总管。 姑苏:苏州的别称,位于长江三角洲南部,今属江苏省。 虎丘寺:在苏州城西北虎邱山上,相传春秋吴王夫差葬于此山而得名,又名海涌山、海涌峰。 姑苏台:在苏州市西南郊,因周代越国大夫伍子胥筑此台而得名。 藉藉(jiè)声名:名声大噪的意思。
诗句解析: 1. 梦登高山得诗 - 描述一个诗人在梦中登高,写下诗句。 2. 登高远望四山齐 - 形容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四周的山脉都显得那么相似。 3. 何处风流杜牧之 - 提问式的句子,表达对杜牧风格的好奇或欣赏。 4. 白苎曾听松下唱 - 回忆过去在松树下听到的笛声。 5. 紫箫还向月中吹 - 想象中的笛声飘向月亮,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6. 野云雨过无行迹 - 描绘了一幅风雨过后
奎章阁观进皇朝经世大典 在奎章阁观赏朝廷的经世大事, 文章是天子统治国家的大业, 国家大事由馆阁词臣每天进行纂修。 方丈奎光悬秘阁,九重春色满龙楼。 方丈之室悬挂着奎星的光芒, 皇帝的居所满是春天的景色。 门开玉钥芸香动,帘卷金钩砚影浮。 宫门打开发出清脆的声音, 书房里闻到了书香的气息。 帘子卷起,笔架下垂,砚台的影子在水面上浮动。 圣览日长万机暇,墨花流出凤池头。
酬张伯雨的《茅山志》恨我未能见到茅君,却收到茅山道士的书。 灯外的雨声让人厌恶聆听,风前的石头怎能梳理? 碧窗中的云气寒冷生起,清室中红珍珠夜晚绕厨。 梦到层台上夜披卷轴,桂林风动月儿疏疏落落
【注释】 奉次:跟随;参政:宰相;继学:继承学问;王先生:即王正功,字继道,福建福清人,曾任桂州知府。海南:指海南岛。还桂林:回到桂林。道中韵:旅途中所作之歌。 空山幽响落林柯,蛮犬吠碧萝。大庾岭头三月尽,郁孤台下几人过?槟榔雨过鸠鸣急,薜荔云深猿啸多。几度裁诗寄相忆,江南如此奈愁何!空山:空空的山谷。幽响:空谷里传来的回声。落林柯:落叶在树枝上飘荡。蛮犬:南方少数民族的狗。吠碧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逐句进行赏析即可。 “县门遥接九华山”,写诗人的住所与九华山遥遥相望,山高水远,意境幽雅。 “日日天开图画看”,写诗人每日都欣赏到如同画卷一般的美景,表达了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云气晓连铜篆湿
【注释】 建德:古县名。道中:旅途中。 泉作溪流石作桥——泉水像溪流一般潺潺,石头做的桥横跨溪上。 桑麻(má):指稻田。垄:土块。 鸡鸣犬吠——形容乡村宁静的夜晚。 水转峰回——形容山峦重叠,迂回曲折。驿路遥——指道路遥远。 虎啸树林风猎猎——形容野兽咆哮山林,声音震耳。人行弓箭马萧萧——形容行人骑着马,手持弓箭。 吴天月——吴地的月亮,这里泛指南方的月亮。 多情一片——比喻思念之情无限。
吉安道中 西风吹雁不成行,万里孤舟下夕阳。 度峡冷风攲客帽,卷帘凉月落琴床。 江湖水满鸥偏乐,花柳春深马正忙。 又看青原山色好,故乡归计喜相将。 注释: 1. 西风吹雁不成行,万里孤舟下夕阳。 - “西风”指的是秋季的寒风,“不成行”形容大雁因寒冷而聚集在一起,无法形成飞行的行列。 - “万里”表示距离遥远。 - “孤舟”指孤独地航行的小船。 - “下夕阳”暗示着傍晚时分,夕阳即将落下。 2
【注释】 宿青阳:在青阳山过夜。 云松:指青阳山的松树,因为山上多云雾而名。 九老:指晋时隐士王羲之等九人。 排云独擅尊:指他们隐居在青阳山上,独自享有崇高地位,如同天上的神仙。 众山拱戴似儿孙:形容他们的隐居之地,如同众山环绕,仿佛是自己的子孙一般。 石房仙去神光现:指石房山中曾有仙人居住,现在却空无一人,只剩下神光显现。 洞府龙归雨气昏:指山洞中的洞穴如同龙藏身之所,现在却只有雨气弥漫
石门怀舜咨夜坐 注释:在石门怀想舜帝,夜里坐着思考。 译文:我在石门怀想舜帝,夜晚独自坐着沉思。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石门怀念舜帝的一首怀古诗。首联直接点题,“石门”即石门山,相传为舜葬身之处。舜帝是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君主,因此作者在此山怀想舜帝。第二联“飞去难寻云外鹤,归来独礼斗前灯”,写自己虽欲归隐山林却不得其门而入,只能遥想。第三联“梦回洗钵分秋水,酒醉敲壶碎夜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